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732章 军阵磨杀
止不动的。

    这样的话,孙桓军的军阵也就变成了一个品字形了。其实若是可以的话,孙桓其实可以将整个军阵变成一个深凹的如同弯月一般的弧形阵列的。也就相应地,孙桓在军队人数不变的情况,使得自己的军队的纵深也就相应地变深了,增加了军阵的整体防御能力。

    然后,孙桓又向抚军中郎将孙胤发出了命令。让他将手下的一千人的庐江上甲军之中的七百人,从中军军阵之中分离出去,以横行排开的阵势阵列在自己右翼军阵的最前方,而且他们的军阵必须与右翼原军阵之间距离保持在两丈之间。然后,孙桓将余下的三百人庐江上甲军派往左翼军阵的前方去了。

    本来,庐江上甲军的数量,自从周瑜创建的时候起,其数量一直都维持在二百人左右的规模的。而且,庐江上甲军当时在进攻江陵城的时候,有一半,也就一百人丧生在了于禁的手里。按理说,此时的庐江上甲军的数量,应该只有一百人才对,怎么可能忽然变成了一千人的规模了呢?

    原因就在于,当时孙权看到了庐江上甲军身着一身重甲,在敌军之中所向披靡的样子,心中对之更是喜爱有加的。所以,在痛失了一半的庐江上甲军之后,他便有心要重新组建起来一直更大规模的庐江上甲军了。于是,这件事当然就交给了当时固守后方的右都督孙皎了。

    以东吴的情况观之,他们确实是有能力组建一支大规模的重甲步兵队的。因为除了了需要选拔身材高大健硕异常的士卒之外,就是需要打造相应地厚重装甲了。由于江东军之中本来就有敢死军这样的装甲部队,加上征服的山越族人非常擅长铸造技术,厚重的装甲也应该是可以打造出来的。

    所以,在孙晈的努力,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便打造出来了这样一支数量达到了一千人的重装步兵队了。孙权依然将之命名为庐江上甲军,并且将之交给了孙晈的长子抚军中郎将孙胤去统率。

    此次孙晈的出兵,也带上了孙胤,最终将他的庐江上甲军分配到了孙桓的麾下效力。这也就成为了孙桓手里用来抗衡盖猛的骑兵队的最为强大的一支战斗力了。

    分配完毕之后,孙桓又以最快的速度,对军阵之中的兵种配备做出了小幅度调整。他将军队之中的弓箭队重新收束起来,除了三分之一放置在右翼军阵之中外,余下的三分之二则是全部分布在了中央军阵之中了。

    孙桓之所以这样做,乃是因为中央军阵是凹陷的,乃是纵深最深之处,最为有利于弓箭队发挥出威力。

    看着孙桓如此之快速地调整着自己的军阵,盖猛这边也感觉颇为佩服的。而且,他的军队的行动速度,显然要高过孙桓军的。于是,盖猛决定首先出击了。

    不过,盖猛这次可不是首先下令右翼的熊平的骑兵队首先出击了。他是命令了中央军阵的孟溪的步骑混合军阵首先上前。这应该主要是考虑到,自己一旦发动进攻的时候,两翼的骑兵队的冲击速度太快,孟溪的军阵根本就跟不上作战速度,从而自己撕裂了己方的阵线的缘故。

    孟溪在刚才孙桓迅速调整己方军阵的同时,他也在观察着孙桓军的动向。他在盖猛并未传令的情况下,自己便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所部人马的武器配备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了。

    孟溪在此次出发的时候,便已经为自己的步兵队特别配备了二千面的长六角形的大型盾牌。所以,在见到孙桓将军阵调整成为品字形的时候,便立刻非常明智地预见到,孙桓此举在加深了军阵的纵深之后,接下来必然是要发挥一下弓箭队的作用的。那么,弓箭队最佳的配备之处,绝对是位于中央军阵之中了!

    于是,孟溪立刻传令下去,自己所部的所有步兵队放弃使用轻型的藤盾,改用防护范围更加宽

-->>(第2/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