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11章 十一、书院
    十一、书院

    时值二月十二花朝节,阳山山脚下的桃花盛开,彤云滚滚举目烟霞,远处平原更是种有大片油菜花,在缥缈的山间云雾笼罩下如同仙境一般。

    卢重言看着山路两旁烂漫的桃花,对沈翘楚道:“何不赋诗一首?”

    沈翘楚知道卢重言什么时候都不忘考校自己,想了想便吟道:“

    几处桃红瓣作圆,

    零丁成泥倩人怜。

    此身原自皆寒苦,

    不晓明朝为孰甜?”

    卢重言便嗔道:“甜字是盐韵,而圆和怜都是先韵,你又拿白话写诗……”

    “我这是古绝,可以邻韵通押的!”

    这时候的大楚连一本总结性的韵书都没有,只有一本唐朝流传下来的《切韵》,《切韵》分韵众多,加之通行白话语音已经改变,不少士人作诗韵部不明,都是邻韵通押的。

    只是许多世家大儒看不惯这样的行为,科举取士时也要求更严。

    卢重言也没话说,只埋头疾走。

    他托着沈翘楚身手矫健,丝毫不觉得疲累,不一会儿,二人就到达了山间文殊寺。文殊寺以下的路都是由青石板铺成的石阶,而文殊寺再往上就只有一条山石土路,颇为险峻。

    二人在文殊寺前稍作休息,阳山被称为吴之镇,自然高出周边丘陵平地,极目远望还能看到远处的苏州城。

    此时城镇发展不比地球现代,整个大地还依旧被植被所覆盖,一眼望去是大片的嫩绿与花黄颜色,苏州地区大多是一年轮作水稻两熟,冬季种油菜花,再过一个月就可以收油菜籽种植水稻,四月到七月底一熟,七月底到十月底一熟。

    想起童子试的策论试题,又看着眼前的大片农田,沈翘楚心里想着随着大楚人口越来越多,目前的粮食产量终有一天会供给不足,江南地区还好,中原黄河流域灾害众多,一旦遇到灾年,灾民流离失所就可能会引发大危机。

    自己策论中写的那些方法,都是保守的被动应对措施,所谓的发展农具兴修水利,实际上在历史上这个时候,农具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再加上这个世界有穿越者推动,农具早已经发展到了巅峰,自己并不是农学出身,虽然学习历史的时候看过相关文献背过名词解释,可是终究没办法提供实质上的帮助。

    而且即便是地球现代,在民国时期,粮食产量对比唐宋时期也没有什么巨大的提升,甚至因为战乱,有时还不如唐宋时粮食产量。

    直到出现袁隆平杂交水稻,水稻的产量才有了新的提升。

    如今还不到地理大发现的时间,产量大对土壤气候要求不大的玉米和红薯还没有传入大楚,要想提高粮食产量,恐怕还要从杂交水稻这方面入手。

    沈翘楚虽然对具体的试验方法并不了解,倒也看过关于袁隆平的文章。因为水稻是自花传粉植物,即使进行人工授粉,还是可能会出现假杂交的情况,所以要找到雄蕊退化的不育系水稻,通过与有优势的水稻品种杂交,来获得良种。

    而为了提供源源不断的不育系水稻,还需要与不育系水稻杂交后仍出产不育系水稻的保持系水稻,和与不育系水稻杂交后能够产出正常可以自花授粉的恢复系,这样三系杂交,才能保证杂交水稻的不断繁衍进化,产生大量杂交种子。

    这恐怕是个漫长的过程,其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巨大,可是一旦成功,就能泽被后世,更能稍解大楚眼前隐藏的暗流危机。

    沈翘楚心中盘算着,回到沈府之后就跟周全商量这事。

    犹自出神,二人已经走到平江书院山门前。

    山门由青石雕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