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384章 失算的崔掌柜(二合一)


    本以为就此打住了,可是没想到昨天收钱之后,百姓们再次议论起来捐钱的事情。

    大唐百姓守孝道、讲忠义、知礼仪,大家议论说,既然是募捐集资用来拿去前方打仗,为什么只有商人拿钱?要拿大家都拿才对,凭什么只许商人拿?

    甚至很多人的想法是,士农工商,论身份和地位,我们前面三个层面的人也应该排在商人前面拿才对吧,轮得到他们吗?就算轮得到,也得排我们后面。

    当然了,更多的人是因为忠义。

    比如那个当初曲江池上的铁匠胡打铁,他是个直性子,被杜少清劝下了,可是回到家里将事情跟老父亲一说,被老人家一巴掌抽在脸上。

    “混账,这哪里是钱的事情?

    这是为我大唐出力的大事,岂能没有我老胡家一份?老子当年就是秦王手下的兵。

    明天,明天你要是不能把钱给我送去,辱了胡家脸面,老子打断你的腿。”

    胡打铁:我……

    他很想辩驳说是杜驸马说够了不收的,不是自己不愿送啊,可看着老爹生气的样子,什么话都不敢说了。

    跟老胡家这样情况的不在少数,原因理由不一,但无一例外,都是一片拳拳报国之心,大唐能崛起不是偶然的,看百姓民心这么齐就知道了。

    另外还有一批人,跟以上的百姓心思不一样,可也积极的去衙门喊着捐款。

    这群人就有意思了,他们是清河崔氏那大掌柜撺掇的。

    因为错过了捐款分利益的商机,所以崔大掌柜倒是急中生智,依托百姓们的热情,自己煽动一下,等到朝廷放开了全民捐款,自己好大大的捐出一笔。

    然后就有了足够的理由挤进丝绸贩卖的圈子,杜少清也无话可说。

    所以就有了这么第三批人。

    长安百姓这么积极踊跃,都快把长安县和万年县两处的衙门给挤破了,两处县令只能速报朝廷,最后就闹到了议政殿来。

    杜少清哭笑不得,自己最初只是想着拉起五姓七望这群人一起做个冤大头,分担点军费的,谁成想还引领了长安的风向?

    但这捐款是必须打住的,放开了集资绝对不行,又不是大灾大难,朝廷不能无故收拢百姓资财,议政殿所有人都知道这一点,也因此正在商议对策。

    终于在李二召集了一干重臣之后,所有人讨论通过,对于朝廷是否接受集资捐款用于打仗,拿出了一个合理的章程,然后直接张榜公示,百姓们这才遗憾的撤了回去。

    公示说什么情况下可以募捐,什么钱能要什么钱不能要等等,说的很详细,有理有据。

    像这次的事情,是出击他国,不是全国自保之战,商人捐钱乃因为他们是事主,可以接受,但不宜全民拿钱,而且至今为止钱款已经够用,多交无益。

    长安百姓知礼,自然不会再无序哄乱了。

    回到了家中,长乐公主很是好奇,怎么丈夫垂头丧气回来的?

    “夫君,你兴致勃勃的去跟父皇报账送钱了,他应该会夸奖你才对吧,怎么你这般狼狈?”

    杜少清一下瘫坐在了太师椅上面,长长舒了一口气道:“可算回到家了,夫人,能不能跟你商量一件事?关于孩子的。”

    公主俏脸微红:“讨厌,孩子还没怀上呢,你就开始商量未来了,还说自己不着急要孩子?”

    “咳咳……误会了夫人,我是说的咱家宝贝女儿。”

    “啊?女儿?她不是今天刚去学堂吗?有什么问题吗?”

    杜少清说起来都是委屈:“嗨,别提了,这丫头

-->>(第2/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