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41章 马具
    戚恒的外祖父曾是誉满天下的当世名儒, 辞官后轻举远游躬耕乐道, 久未踏足京城。

    因而此次进京赴完喜宴,启程返乡时不少慕名而来的名士和昔日弟子至城外赋诗赠曲送别, 个个抚景生情,念至激动处双眸溢红热泪盈眶。

    沈慕涟在旁侧瞧得暗暗咂舌,感慨文人墨客最是情感丰富。

    直到离去的马车越行越远, 一丝背影都未能在映入眼中, 送别的人才依依不舍地动身回城。

    方才他们来时沈慕涟顾着同长辈问候没多加注意,这回他们要走了, 坐马车离开的尚且不论, 那些个骑马的上马姿势简直叫人不忍直视。

    有那身材高大的勒住缰绳尚能翻身上马,那个头不给力的要么踩着仆从的背脊, 要么豁出力气在仆从的托举下艰难爬上马背。

    沈慕涟自穿来后八年未出府, 之后即便有数次出门机会坐的也是马车,所以才发现,眼前这些人骑的马上, 除了控马的缰绳之外, 竟没有其他马具。

    “慕涟, 我们也回去了。”

    戚恒与几位相熟的友人客套话别后, 回身过来把沈慕涟扶上马车,一同回城。

    沈慕涟坐在马车内,斟酌良久方开口问道:“文实,你们时常骑马都不用马具吗?”

    “马具?慕涟指的是什么?”

    “就是可以踩着上马的马镫,坐在马背上能固住身姿的马鞍, 两头高,中间低的那种。”

    戚恒思忖道:“从未曾见过,慕涟是从何处看来?”

    “书上。”沈慕涟照常“嫁祸”给不知名的书籍,反正书上自有黄金屋颜如玉千种粟,也不差副马具。

    “书名为何?”

    “时隔太久,我忘了。”

    戚恒心下琢磨,若有人下笔在书志里提过这两件物什,怎么从没见过实物面世。

    莫非……他看向沈慕涟,沈慕涟略显心虚地移开视线,戚恒大胆揣测,难道是夫人知晓他在骁骑营任职,特意为他想的物件,就如同先前赠送给朱老将军的木人桩。

    思及此,戚世子胸中一阵荡漾,他柔声道:“不若回去后,慕涟画予我瞧瞧可好?”

    沈慕涟闻言,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其实说起来,对于马具她也非是了解地多么清楚,不过是受前世各种古装剧熏染,知道它们大致长什么摸样。

    但是马具对战场上骑兵的重要性,从华夏千年历史上还是能窥得一二的。

    况且,她外祖一家是武将,现在嫁的丈夫也是武将,又不是活在太平盛世,日后说不准就要上战场,如果这儿真的仍没有马鞍和马镫这样的产物,那么能打造出来也是义事一桩。

    马鞍是一种皮质包裹木框的底座,里面塞上填充物,两头凸起,中间凹下,骑马的人坐在凹陷处,前后凸起部分护着胯部,可以减少马匹奔跑时人在马上前冲后仰的幅度,同时马鞍两侧各挂上脚踏,不仅方便上马,骑在马上时脚蹬着马镫,更能兼顾平衡性,马鞍下垂挂布袋,还可盛放水袋和箭筒这类的小件。

    当然,沈慕涟没忘记画上月牙形的马蹄铁,先前坐了几回马车也没注意到,马儿足下没有马蹄铁,把马蹄铁钉在蹄甲下,能减少马蹄磨损,亦能使马蹄更坚实地抓牢地面。

    沈慕涟刚开始画时,戚恒只觉得新奇,待画出雏形,他的神情渐渐凝重。

    在骁骑营待了大半年,戚恒深知大洛的骑兵有多薄弱。

    因既要精通策马之术,又要演习在马上作战,本身难度就大。

    武勋世家的子弟自小习武,在马上尚少有能作战自如的,从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