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84章医院坐诊


    早在汉代时候,就出现了用药物补龋齿的技术。

    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以雄黄、葶苈,上二味,末之。取腊日猪脂溶以槐枝绵裹头四五枚,点药烙之。”

    不过这补牙的方法还是危险了一点。

    为什么呢?

    雄黄这东西吧,化学名称是四氧化四砷。一加热,就是□□。

    这个你可能没听过,它的别名就是在江湖中鼎鼎有名的——□□!

    一般雄黄加热到六十度左右就会有些许的转化成□□。这要是一个掌握不好,补牙没补成,搞不准就被毒死了呢!

    历朝历代也有不少有名的诗人有牙疼的毛病。

    就比如杜甫、白居易,还有不少写了不少有关于“牙疼不舒服”的诗篇——当然不是这么直白的说牙疼,但是翻译过来差不多就这个意思。

    最厉害的就是一个宋代的叫做李昿的诗人。

    听着好像没什么名气,但是这个诗人有好几首诗传下来,还通通用了一个标题——《齿疾未平灸疮正作新诗又至奇韵难当暗忍□□强思酬和别披小简盖念》

    看看这名字长的!

    翻译过来,就是说我现在牙齿疼的不行,炙疮又犯了,还要写新诗!

    这个韵啊,太难写了。我这难受的都□□出声了。

    最后表达了一下对对方的思念之情。

    先不说诗的内容怎么样,但是光看这标题,就能明白这位诗人估计快要被牙疼和炙疮给逼疯了。

    说起来,要讲起治疗口腔问题特别是牙疼的话,苏夏也是有话要说的。

    古代传下来有一则华佗治牙痛要诀“一撮花椒小一盅,细辛白芷与防风,浓煎漱齿三更后,不怕牙痛风火虫。”

    先不论这则要诀到底是不是华佗传下来的,但是华佗擅长治疗口腔问题,这倒不是假的,苏夏亲眼见过的呀!

    不仅如此,针对不同的口腔问题,华佗还有不同的药方。

    这回萧雅主要是来求药消炎消肿的,对于苏夏来说就更不是问题了。

    苏夏站起来,“你跟我去一趟隔壁吧。”

    院长知道苏夏手头上没药,为了方便取药,干脆就把她的办公室安排在了药方隔壁。

    进门跟看药方的小护士打了个招呼,苏夏就自顾自的抓药去了。

    只见她在各个重要的抽屉里随意抓了一把,然后混在一起放到机器里磨成药粉。

    然后把药粉放到一个喷瓶里,递给萧雅。

    “每天三次,喷在牙龈肿痛和口腔溃疡的部位,然后闭上嘴巴保持五分钟左右。”苏夏道。

    “可能稍微有一点苦,但是基本上喷一次就能感觉到明显的效果,一天三次的话,隔天一早就应该好的差不多了。”

    萧雅全程都是懵的,最后就这样花了二十块钱买了一瓶刚刚做好的药粉。

    ……

    等到萧雅离开之后。

    苏夏回办公室等了一会儿才等到第二个病人。

    估计大家还是在观望阶段?

    也不知道原本那些找院长提要求的病人及其家属都到哪里去了。

    接下来的好几个病人都是坐轮椅的。

    他们主要都是看了方家琛的情况才会过来的。

    方家琛从来市医院这边做检查开始,从刚开始的只能坐轮椅,到后来的拄着双拐,再后来改成单拐。

    现在就算是不用拐杖,方家琛都能稍稍走上几步了。

    这么明显的变化,大家又

-->>(第2/5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