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二百一十六章 一更二更
得出去卖,一碗卖不了几个钱,古人有的喝不惯那味儿。而他闺女和米寿又能喝多少,剩下也就剩下了,喝去呗。

    但是非得要给钱。

    宋阿爷说,他就作主了,早一碗奶,晚一碗奶,一个孩子一个月二十文钱,你要是订,就麻溜交钱。

    宋福生赶紧拦住,“就十文吧,别二十文。我希望吧,都给娃子订,越早喝越好。你们可能不懂,书上有写,小娃子喝这个,长的高,身体好。我少收些,一家就能多给一个娃子订了,我当三叔三舅的,也尽尽心意。”

    不给大家在这个问题上纠缠的时间,宋福生提醒宋阿爷,尽快说下一话题吧,辣椒基地还有蒜黄一堆活呢。

    啊,对。

    宋阿爷就将蒜黄怎么分成,大家都按工分算钱,辣椒,福生一家占七成,咱大伙占剩三成的事说了。

    或许是早就晓得了,除了马老太由衷认为:她三儿现在不是很聪明外,大伙都没异议。

    尤其是高屠户又跳出来了,他说劳力算个屁,值钱不?现在就人不值钱。咱们有么?福生摊上咱们,跟咱大伙在一堆过日子,是负重前行,要不然人家,自个挣十成十好不好?

    引得大伙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娃他三叔理应拿二十工分。

    连妇女们也觉得,确实如此,真挺吃亏的。要是她家爷们有这本事,她能不能让献出方子都不一定,更不用说教会了。

    所以在这个话题上,宋福生的大伯娘比谁都叫屈的欢,不停说她家三侄子太仁义。就好像老宋家的钱,要不是宋福生太仁义,她会比眼下挣工分得的多。

    搞得马老太都没有发挥的余地。

    而且大伙太积极实诚的感谢了,还说其他的干啥,还能让大伙跪地上磕个响头是咋。

    最后一步,是让大伙热血沸腾的分银钱。

    甭管分多分少,终于见到回头钱了。

    大伙自动自发的消音,一个个兴奋的直搓手,连小娃子们都知道,要开工资啦。

    宋阿爷眯着眼,对着他的破本子一样一样的告诉。

    卖松子卖蘑菇的钱,去掉逃难路上的花销,去掉六两的风寒药钱,最后得了203两银钱。

    老爷子的帐很细,逃荒路上买了多少个干粮的钱,都记得清清楚楚。

    然后他开始一一念,从落脚后,到此时此刻,花的银钱。

    十五两,打井钱;

    分两次买粗粮的钱,共花了五十两银;

    分两次买盐的钱,前后加一起,粗盐买了三百斤,细盐80斤,共花了23两银钱。

    买菜,有大头菜、萝卜、白菜、倭瓜、大葱。

    大蒜钱,五文一斤,买了两千斤的大蒜,确实没都种下,但是剩的那些,咱自个也得吃啊。

    老爷子说到这,抬抬眼皮:“说句不好听的,过年想吃顿饺子蘸蒜酱,咱这些人就得一次拍至少十头大蒜,十头就小二斤了。”

    瞧瞧,帐算得多细。

    然后是买锁头钱,给宋福喜添的木工家伙什钱,窗纸钱,咱这些人用的煤油灯钱,回收大瓮坛子还有买大酱钱。

    这几趟出去,采购的,包括之前卖松子时,大伙练摊到了童谣镇的垫饥干粮钱。

    最后,老爷子说,还有咱们买的芝麻油钱,芝麻油没买多少啊,都挺不到下月,也没敢买酱油醋啊。

    反正最后的帐是,203银两,减去花出去得112两6钱,剩90两四钱。

    宋福生说,“剩的这九十两,留出了10多两的公共基础设施费。”

    宋阿

-->>(第3/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