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倒霉庶子(10)
先收。

    十月,天气再异常,也不会有夏日热,地头站了不少人,依然是沈清和先挖第一株藤。

    大而多的红薯,让在场的人震惊,一亩地下来,新鲜红薯足足有五千多斤。

    一亩地五千多斤,换成荒地至少也有一两千斤或者两三千三四千斤吧。曹公公也惊诧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他也算见多识广,可是依然不敢置信,后面的每一亩地,他都是亲自监督,眼睛不眨的看着佃农们挖。

    几天的时间官庄忙完,又忙沈清和私人地里的,看着全部收完,曹公公看沈清和的眼神,变了。

    他来威西,还没有上过街,仔细探询过平民,但是在地里他有趁佃农休息的时间,询问过沈大人来威西城以后做过什么事。

    佃农们说起来,滔滔不绝,就是那最老实常老头也能夸沈大人夸上半个时辰。

    佃农的话只是代表极少数的人,他还要上街访查,多打听一些边关的情况,回去才能汇报给皇上听,来一次不容易,当然得多打听多问。

    沈清和私人地里收红薯,曹公公亲自盯了两天,后面几天,他都是游荡在威西城各条街道上,不管找谁问关于对沈大人的看法,都是一顿猛夸

    大致意思就是皇帝慧眼如炬,选中了一个好官来威西,给威西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百姓的生活变好了,衙门的人也不欺压大家伙儿了,他们开荒种地,有粮食吃,农闲打零工还能赚银钱。

    城里近两年都有活做,大人还建免费学堂,让孩子们识字学功夫。砖瓦窑的砖瓦平价卖给本县普通百姓,家家户户挤挤手中的银钱,也能盖上一两间敞亮的砖瓦屋。

    其实是百姓们不相信下一任的县令,都知道每一任县令都有任期,任期一到留任的少,大部分都是调走,威西城之前的都是死在任上。

    等以后的县令来了,能不能平价买砖瓦那是一个未知数。家中有钱没钱的都抓紧让家中劳力在农闲时进城打零工,赚些银钱,买砖瓦盖屋子。

    威西治下的山村如今盖青砖瓦房的比比皆是。平价砖瓦比往年外地运来的砖瓦便宜了不只是一半。

    简单的一笔账,谁不会算。

    还有城外上千亩的人工湖,也是他们未来的希望,西北少雨水,有了这座储水的人工湖,周边的村子都会跟着受益。

    新粮种如今只是小范围的人知道,大部分的百姓都不知道,也没有人说到这个。

    曹公公几天的时间,城内城外听到的全是沈大人是个好官的言语。没有一个人说他不好。

    街道上,来往的行人,还有商旅对沈大人那是赞不绝口。

    望着高大的城墙还有城内新建的房屋,曹公公说不出来任何觉得沈清和弄虚作假的言语。

    他也探访过那座千亩人工湖,湖水清澈,还有不少鱼儿游来游去,湖堤上种了不少树木,还有供人歇息的石桌石椅,也有两座摇摇相望的凉亭。

    桃树比较多,再就是柳树,或者耐旱的本土树木。相信来年春天,桃花盛开时,湖堤上的景色不错。

    曹公公每一样都用笔记录下来,还找了一位擅画的书生,把威西城的城墙,以及街道,银湖的全部画了下来,他想带回京城给皇上好好瞧瞧。

    边关军士开垦的地,曹公公也去看了,秋收刚结束,地里的麦秆都收进军营,冬日生火或者做别的都好。

    城内的粮仓都装的满满的,他还看了几处衙门负责的生意,都挺红火的。私底下暗暗点头。

    看来沈大人确实做的不错,至少比大多数为官一方的县令知州都做的好。

    地里,负责监察的袁珉坐在一边,与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