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016章 我欲乘风归去
    皇帝身边的贴身太监徐应元骤然失宠,被发配到南京去看皇陵的消息在朝堂上掀起不小的风浪。徐应元何许人也?不但是当今圣上最倚重的大太监,跟九千九百岁的魏忠贤还是赌友,据说两人私下里颇有些交情,这样人竟然说倒就倒了,而斗倒他的是一个名不经转的江湖术士,自称是天仙下界而来的李云崖。

    这回不止阉党一伙重新审视李云崖,连其他党派以及无党籍人士也都注意到他,纷纷打探这个会幻术的道士是个什么来历,他主持的大明军校又是个什么机构。

    李云崖不管这些,有了皇帝的旨意,魏忠贤又吩咐手下不要再招惹他,这回到工部要人比先前更加顺利,他又要了八十户铁匠,二十户陶匠。

    对于炼钢李云崖知道的不多,按照初中课本上学到的,钢跟一般铁的区别在于杂质的含量,尤其是炭含量,炼钢就是把铁里面的炭尽可能多地炼出去,这是炼钢的原理,至于手段他脑海中有两个印象:高炉炼钢和土法炼钢,至于高炉要如何高,土法有多么土他是一概不知。

    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耐火材料,李云崖知道钢铁的熔点在一千两百度到一千六百度之间,炭的含量越多熔点越低,最差的是铸铁,所以要炼出好钢,就要有更高的温度。

    好在中国历来有冶炼金属的传统,发展到大明朝已经有了很高的水平,李云崖找来的铁匠都是工部出来的大匠,祖祖辈辈都是干这个的,可以说是掌握了帝国的最高冶炼技术,早在一百多年前的嘉靖年间,中国就普遍用苏钢冶炼法。

    一百户匠工,父子兄弟共三百六十个人,被李云崖叫到一起,先听他们说了这时候炼钢的手段,然后以此为基础,用李云崖知道的知识进行改进。

    李云崖知道的两个知识点,一个是钢铁含碳量多寡影响品质,另一个就是不能用普通的煤,必须得用焦炭,于是先让工匠们砌炉烧制焦炭。同时李云崖又建了一座砖窑烧制红砖,来年他要大搞建设,红砖比青砖更容易大量生产,而且成本更低。

    好在他找来的这些匠户门给力,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烧制出了第一炉焦炭。

    李云崖让人架起一口大锅,把焦炭放进去用木材引燃,燃起蓝色火苗,只有一点烟冒起来。

    他们农村谁家冬天办红白事,都弄个铁桶,买来一袋焦炭放在里面点着,用它烧菜做流水席,不冒烟,热度高,比煤好用的多,当地人管焦炭叫焦子。

    “凡是参与到这个炼炭计划的家庭,每家赏银三十两!带头匠工,每人再奖励五十两!”

    “谢大人赏!”老老少少呼啦啦跪了一大片。

    “起来起来!都起来,我这里不兴这个。”李云崖挑出在炼焦过程中做的最好的五家,“你们以后专职炼焦,来年我要办个炼焦厂,你们再好好研究研究,谁能把焦炭炼得更好,我就提你们的星级,给你们加奖励!”又是引起一片欢呼。

    俗话说有钱好办事,大把的银子撒下去,李云崖很快就发现自己小瞧了古人的智慧,首先大明朝本身就有很高的冶炼基础,毕竟春秋战国时期冶炼技术就是世界一流,西方强大的罗马帝国还在耍青铜器的时候,中国的汉朝已经用上铁器了,再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因此他们的起点很高,又受了李云崖的启发,在年前炼出了第一炉的铸铁。

    虽然跟李云崖预想中的钢要差不少,但他也很满意了,因为按照他的预算,得到明年二月份能出一炉就不错了,而且效果还未可知,大约是被赏银刺激的,这帮人一家老小齐上阵,日夜守着炉子,添火退火,恨不能住在火炉边上,竟然把进度提前这么多。

    带头的几个老资格匠工跟李云崖说:“大人,这第一次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