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15章 行刺案8
    冰姬这个官司不好断,秦侍郎那边是否细作还需要仔细调查,辽人明显不安好心,但碍于檀渊之盟,如今辽国与大宋还是面子上的“友谊之邦”,不能明目张胆地调查,只能私底下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偷偷跟踪。

    王朝马汉等人的功夫只是凑合,保护包拯是足够了,但跟踪耶律勿的活儿却干不来,中秋那晚他们跟踪了耶律勿一路,但半途就被人发现,还打了一场,不但跟丢了耶律勿,王朝还被辽人砍伤,如今正在开封府后院西厢养伤,跟大理世子作伴去了。

    “可用之人还是少啊!”包拯感叹了一句,又看了眼立在旁边的庞昱,这才想起来问道,“对了,安乐侯夜里冒雨前来,可是大理世子一案有了进展?”

    问过从大理到开封必经之路上的州府,都说没见过大理世子的使团,更没有打着大理世子旗号露面的人,这么一来,大家就更相信躺在公孙房中之人就是大理世子了。

    “可说是有,也可以说没有。”庞昱叹气道,“我爹派的人回来说,大理世子自从离开大理,就好似人间蒸发了般,难以找到踪迹。据说世子从王府出来,根本没带仪仗、使团,仅有高手护卫五十人。”

    包拯沉声道:“这倒是跟白少侠的说法对的上,据白玉堂所言,他发现大理世子时,仅剩最后一批护卫,而不见任何大理王族与官员。”

    公孙策猜测道:“必是有人在世子离开大理的第一时间就派人追杀,所以世子一路低调行事,不以真实身份见人。饶是如此,高手护卫也十不存一,没能将世子平安带来开封府。”

    “沿途地方的禁军以及厢军都没有调动的迹象,可见那些官员是真的不知道世子路过,并非有意隐瞒。”庞昱说。

    “这倒是好事。”包拯轻轻一笑。

    如果真有地方官员同气连枝一起对付大理世子,他还要担心这些地方官勾结的团伙到底有多大的势力,背后是否有惊天的阴谋。但若迫害世子的大理那边的人,本朝官员仍是清白的,就无需太过担心了。

    也是这段时间包拯阅览卷宗发现朝中可能有辽人奸细,跟公孙策讨论次数较多的缘故,如今见到官员都会不由自主地在心中起疑,就担心是辽人细作,刺杀世子是为了挑起两国战争。

    “但也不能排除其中没有别国的手笔。”公孙策道,“大人试想一下,世子既然在大理国内都能安然无恙,何以离开大理后却险象环生,差点丢了性命?大理杀手不熟悉大宋环境,他们又怎么能够做到步步紧逼?”

    “公孙先生的意思是?”

    “杀手未必是同一批的。”庞昱抢在公孙策之前开口,“派出去的人回来说,桂州知府黄崇源有问题。”

    “哦?”包拯看向他,“黄崇源此人有何问题?”

    “大人也知道,我大宋朝重文轻武,地方虽有厢军,却疏于训练,没什么战斗力。然而那黄崇源却以镇压蛮民为由,大肆招募厢军。虽然确实平定了一些乱子,但那批招来的厢军却没再解散,桂州知府如今可谓手握重兵。”

    招募青壮平定内-乱是可以的,但打完仗你得把人放回去种地干活啊,又不是正规军,为什么要留着这些人吃白饭?你黄崇源在想什么?

    以上为庞太师得知此事后发火时说的一番话的中心思想,当然作为一个文采风流的太师,即便是骂人的语言也仍然是花团锦簇的,但庞昱却欣赏不来,听了半天就总结出这么两句。

    不过这两句也是精髓了,聪明如包拯,一下子就明白过来。

    桂州知府恐怕已有反心,不过他与刺杀大理世子之事是否有关系,还需要深入调查。

    大理,辽国,没有一个是省心的。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