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88章 对榻而谈
    崔颂丢下一发闷/雷,却见戏志才神色平静。仿佛崔颂刚刚说的,不是惊天秘密,而是一句再正常不过的感叹。

    已做好各种准备,等待裁决的崔颂,一时之间有点接受不了这样的平静。

    他甚至升起了一个荒谬的想法:这个房间难道被按了暂停键?还是他刚刚的表达有误,戏志才没听懂他的意思?

    崔颂顿了顿,郑重地道:“这不是玩笑话。”

    戏志才仍然一派平静:“我知道。”

    崔颂又道:“我也没有喝酒。”

    戏志才替他补充:“你想说——这也不是酒醉之语。”

    崔颂诡异地沉默了一会儿,搞不明白这件事的发展:“……你,就这反应?”

    “那我应该是怎样的反应?”

    崔颂有些头痛:“不管是怎样的反应,也不该是这样的反应。”

    戏志才叹了一声:“我不知道你在困惑什么,惟有一点……子琮,你需知晓,一个人就算改变得再多,他的本质也是不会变的。”

    崔颂仔细琢磨戏志才的话,蓦然失语:戏志才这是……不相信?

    因为不信他之所言,坚信他就是崔颂,所以丝毫不觉得惊讶,比他这个开诚公布的人还要冷静。

    本质……

    本质是一个玄妙的词。他与另一个“崔颂”虽有几分相似,但在性格,兴趣,还有其他许多事上,存在着显著的不同。他不觉得戏志才会看不出来。

    “志才难道忘了,我与原来的我性子相异,并不相同。”

    “事与时变,本性难移而脾性易改。是以初出茅庐者多冲动,经事者多隐忍圆滑。”

    崔颂听明白戏志才的意思,他是说:一个人的性格会随着环境而变化。年少的人大多是冲动热血的,在经历社会后,将会有所沉淀,收敛心气,变得沉稳圆滑。

    这句话,他赞同,也不赞同。或许一个人会随着环境而改变,但是按照现代心理学的说法,一个人的心态与行事作风或许会变,但TA的人格是很难改变的。

    他与另一个崔颂,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格。

    戏志才又道:“更遑论……你忘却了许多事,应当也忘了——你曾经的性子。”

    崔颂被这神来一笔弄得一愣。

    “实则你如今的模样更让我怀念。自何子仙逝,你心性大变……如今因为意外伤着了头,忘却过往纷争,回归原样,或许是幸事也未可知。”

    崔颂:???

    他一脸懵地看着戏志才感慨怀念的模样,半晌才听明白过来。

    原来,戏志才与“崔颂”相交十余年,可以算是总角之交。在“崔颂”的少年时代,他的性格与自己十分接近。后来何修去世,他少逢巨变,又发现何休的死另有隐情,心神动摇之下,一夜之间变得心思难测。

    崔颂想问“何子之死,有何隐情”,可话临到口,终是转了一转:“可我不喜弹琴,毫无乐理情操。”

    戏志才摇头:“你本来就不爱弹琴。”

    崔颂又是三个黑人问号:怎么可能,“崔颂”不是每天都要弹琴吗?

    又想,“崔颂”确实没说过他喜欢弹琴。在这个时代,弹琴作为君子六艺,是必须掌握的技能。或许,“崔颂”的弹琴,就跟现代学生每天都要做作业一样,只是一个习俗,并不代表喜欢?

    崔颂只好道:“我毫无诗赋之才。”

    戏志才笑道:“你本也不爱作赋,专喜术数,不过恩师乃经学泰斗,承其衣钵罢了。再者,作赋非一朝一夕之事,不可一蹴而就。许多人十年磨剑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