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22章 攻受互穿第二十二遭:
    制科的考试成绩理论上分五等, 但一、二等是虚设, 会特意空缺出来。

    据最初推出分等设置的试官所言,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让考生心怀谦卑, 哪怕是在这场考试中脱颖而出, 也并不代表着你就是最好的。

    换言之, 考生得了三等, 就是甲科,也就是最好了。

    科举里的甲科还会有一甲、二甲和三甲之分, 制科就没那么麻烦了,只有“甲科”一种叫法, 因为一场制科考试里能得三等的人,一般不会超过三个。但这三个名额并不是硬性规定, 可以多, 也可以少, 只要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就行。

    在过往制科中,三等连三个人都难以凑满, 一个、两个都是家常便饭, 有时候甚至会没有任何一个考生可以得到三等的评价。

    顾乔参与的这回考题极偏,是试官们有意为之,他们不能反抗武帝为了给太后祈福就增开制科的异想天开,只能暗搓搓的让所有人都通不过。但是偏偏这期的考生意外的争气,从成绩来看, 反倒是成了一个制科大年, 他们的骄傲也不允许他们给好文章打低分。

    总之, 结果就是入了三等的足有五人,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以后也很难再遇。

    太子,顾乔,温篆,阁老的外甥白雁,以及寒门出身却在江南一带已因诗词名声大噪的才子陆南鼎。

    几乎涵盖了当今所求人才的所有方向,几人各有侧重,却皆是文采斐然,难分伯仲。

    试官们有意在殿试之前加一场复试,从五人里再刷下去两个,变成最符合规矩的三等三人。

    但是,奏折报上去之后,武帝却并没有同意。

    因为当武帝看到太子的名字也在里面的时候,他就直接喜上眉梢,再顾不上其他了。五个就五个呗,刷什么刷,不许刷

    武帝甚至开心的拿着写了名单的奏折,去了太后的寝宫,和他还在“熟睡”的老母亲聊了好半天。这是自太后昏迷之后,武帝的一个日常了,把很多能说的、不能说的,都一股脑的倾诉给了太后听。今天的主题就主要是来报喜。

    武帝激动的甚至有点语无伦次,翻来复起的就那么几句话,语义简单的仿佛随便叫来一个启蒙的孩子都能比他词汇量大。

    “安邦真的出息了啊。”

    “安邦,我的儿子,我和梓童的儿子。”

    “您快看看啊,他多厉害,您最喜欢的嫡孙。”

    安邦是太子的又一个小名,武帝给起的,前面几个皇子都有类似寓意的小名,什么保家、卫国诸如此类。皇子们长大后,基本也就只有武帝还会在私下里这么叫他们了。每个孩子都是武帝的骄傲,只是太子格外的让武帝更加骄傲一点。

    “他们想再加个复试,朕没让。”

    万一,那个,一不小心把太子刷下去了,可怎么办,对吧

    “儿子这绝不是对安邦没有信心,只是”武帝觉得太子太辛苦了,实在是没必要再经历一次那样的考试环境。武帝对太子把自己关在殿内一天一夜的参与制科答题,一直颇有微词,虽然考试结果很给他长脸,说参加就真的拿回来了一个三等的好名次。

    武帝离开太后寝宫后,还故作谦虚的和近臣在私下里聊了聊“啊呀,他才多大,小孩子瞎胡闹,没想到考的还行,没给他老子丢脸。”

    其他大臣还要像古已有之的中华家长一样,疯狂的给上司捧臭脚,三百六十度的花式吹。

    太子殿下才德兼备,陆海潘江,是大启之幸,是吾辈之福啊

    武帝笑的见牙不见眼,还要艰难的摆手说“没有没有,哪里哪里,你们这样会让太子骄傲的”,可以说是

-->>(第1/8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