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174章 姑侄
    谢石安辞了太后和方太妃,探望了姑姑贤妃,就出宫回家去了。

    英王却带着邓洁,在御花园里跑了一个下午。倒不是他愿意陪着个六岁的女童玩耍,而是他挺好奇的,六岁的女童一般在想些什么。

    忠顺府的大姐也是六岁,英王有十成十的把握,她被潘知远带去山东了。可回京的路上,却始终没见到她的踪影。莫非,那六岁的女童,自己愿意留在远离亲饶地方。

    上次在济南梨月楼,他给颜元初和蒋宇成看过徐婉如的蜻蜓簪子。颜元初去查访了以后,这蜻蜓簪子,应该是河间王府的旧物。

    只是这簪子,如何到了徐婉如手中,英王就不清楚了。蒋宇成的人守着大峰山的峰云观,眼下宁国长公主仍旧住在山里,别的,毫无异常。

    京城派去查访忠顺府的人,也回来报告,徐婉如的这个簪子,应该是她过世的母亲朱念心给的。

    至于朱念心,娘家只是个寻常文官家庭,不上多富贵,更和冀鲁一带的河间王毫无关系。

    或许,是河间王府没落的时候,府里的饰品因此流落到了民间,再辗转到了朱念心的手里。

    邓洁是个懂事的孩子,只是再懂事,六岁的孩子也还是孩子。英王又比邓洁大了一辈分,勉强算是叔叔。

    两人在御花园正玩着呢,却遇上太子了。太子和英王同岁,却比他了一辈,见了面,倒是恭恭敬敬喊他“十三叔!”

    英王暗自挑眉,打量了一眼太子,见他穿了身劲装,边上的太监背了弓箭和箭囊。这侄子身上的负担,可比他重的多了。

    早上没亮,太子就得去书房读书,七经八义,个个大儒都恨不得倾囊相授,压力可想而知。

    下午又要骑射,晚上还要继续读书背书。难怪这孩子养成这么个性格,明明才十二岁,却看起来像个四十二岁的老头。

    “太子殿下,”英王还没作声,邓洁倒是规规矩矩,给太子行了个大礼。

    谁都知道,这邓洁,就是邓太后给太子准备的未来太子妃。邓家出了两位皇后,邓太后和承恩公都打算,再出第三位皇后。

    邓洁自就在宫里长大,住永寿宫的日子,远比住承恩公府的日子多。

    因为方太妃和邓太后有一层姨表关系,英王见邓洁的机会也很多。即使他出宫开府了,只要进宫探望方太妃和邓太后,多半也能见到邓洁。

    至于邓皇后是不是也希望邓洁做儿媳妇,英王就不怎么肯定了。肃宗登基之后,邓太后一口气选了十来个高门贵女进宫,来年又是后宫大选。

    邓皇后就像个灭火的,邓太后却像个点火的,再这么下去,谁知道邓皇后会不会努力挣脱太后的掌控呢。眼下承恩公府明显站在邓太后一边,无视邓皇后的忍耐。

    邓家终究是个外戚,现在出了两位皇后,威势已经到了显赫的顶峰。再给太子定一个姓的太子妃,已经没有多少好处了。或者,是弊大于利的事。

    若是邓皇后看穿这一点,必定会给太子找一个助力,文臣一系的领袖,或者武将一系的权臣。

    看着邓洁和太子话,英王心想,等太子选妃的那一,估计,就是邓太后和邓皇后撕破脸皮的时候了。

    邓家原是寻常人家,邓太后嫁到周家的时候,太祖正带着太宗四处征战。下安定之后,贺太后又独揽大权,邓太后这个皇后,被婆婆压的极为憋屈。

    等贺太后没了,太宗的疑心病又犯了,死活不肯立太子。肃宗一没站稳,邓太后就得束手束脚心谨慎着。

    直到肃宗成了太子接着又登基为帝,邓太后的好日子才算开始。可满打满算,也才两年不到的时间。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