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四章 小姐真善美
也是突然才记起,现成娘周氏的爹是秀才公哩。这也是提醒大家,乡下培养一个读书人可不容易,秀才是见官不用跪的,也就是说见官的机会多,老李家可不要太过分。

    果然,大家的脸色都不好看,欺负二房习惯了,都忘记了二房娘家姥爷是秀才呢?

    “大山,秋收完了,要带三姐妹去镇里呀”一出村口,就遇到赶牛车的王大叔。

    李大山回道:“忙完了,今天要带娘几个回娘家去看看。”

    丽华望着东边红红的早阳:“爹爹,我们今天坐牛车去镇上吧,我出铜板。”

    旁边的几个大婶听了,哈哈大笑:“大山,玉兰,你们有福咯,看丽华这么懂事,丽华,你们三个一人抱着一捧花做啥。”“不过,很漂亮的花,平时怎么没有看到过,这是啥花呀!”牛车上的大婶们七嘴八舌地问到。

    丽华甜甜的笑道:“今天不是要去看姥爷吗?姥爷喜欢花,他画画要用,我割猪草的时候在北边的树林里找到的。”

    下河庄秦大娘说:“哦,原来秀才公喜欢花呀。”

    严婶说纠正道:“不止秀才公喜欢花,是读书人都喜欢花,我娘家侄子说过,花是代表人的什么品性。”丽华静静的听着,也不插嘴,心想,古代文人墨客是很喜欢花,因为花代表崇高圣洁的人格。但是今天这花却有大用。

    摇摇晃晃过了一个多时辰,刚上车里吃的一根红薯也消化的差不多,终于到了附近最大的青山镇,固名思义,因为安庆县有很多大青山,所以取名青山镇,附近有七、八个村子,青山镇人口众多。

    而且也是丽华外婆家的必经之路。像三婶娘家就不用到镇上,刚好和二房方向相反,出村口往南山后面方向走。这也是早上三房没有坐牛车的原因。

    青山镇非常热闹,商贩们开始吆喝忙碌着,空气中充满了各种香味,小笼包、云吞、大包子、煎饼、鸡丝面.....看的丽华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古代小吃呢,纯手工纯天然,作为资深吃货一枚,这些可都是丽华的最爱啊!以后赚银子了一定要好好吃个遍,才不枉费这一趟古代行。

    因为丽华一家出来得有点晚,街上已经很多人,多数是挑着担子的农户,也有带着孙子的老婆婆,四人抬的紫纱软轿,街上两旁都是一排排整齐的青砖瓦房,各类商店琳琅满目,胭脂店、首饰铺子、蝶衣坊、当铺、钱庄、粮食店......看得人眼花缭乱。站在古代的大街上,一时间丽华不知道何去何从。

    “丽华,饿了,如果饿了先吃点东西。”李大山的声音拉回丽华的思绪,原来自己站在鸡丝面前走不动了。

    “不饿,爹,你陪我去一下菜市场吧!”时辰不早了,丽华有点急。

    “我们今天要去外婆家,你忘了,你先和你娘去对面杂货店买包糖,爹去买点肉,我们就出发。”李大山说道。

    “我当然没忘,很快的,爹你就带我去吧,走走,赶时间。”周氏舍不得孩子难过:“孩子爹,时间还早,一起陪她去吧,看她要给她外婆,姥爷买什么。”说起来,丽华几个也是有零用钱的,妹妹每人二十文,丽华多一点五十文,多数都是过年的压岁钱。

    “爹,就这里吧,把背篓放在卖水果的这边,其它的我来。”说完丽华就忙了起来,先把一件旧衣服,拿出来放在地上,这件衣服已经看不出颜色,但是洗的很干净,而且丽华还找了一点碎花布,给这件旧衣服缝了花边。

    然后把早上摘的葡萄拿出来放在衣服上。没错,就是葡萄,这段时间大家忙着秋收,可便宜了丽华。深山里面的紫葡萄又大又甜。

    最后,拿出一个小的瓷罐,这还是偷偷拿的家里放糖的罐子,把百合放进瓷

-->>(第2/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