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二四八章 呼啦圈
太好,反而要一些劣质的产品么?”小贝克兰一脸的迷茫,他已经完全猜不透陈强的意图。

    “陈先生,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但既然你是我的客户,我就应该对你负责,我不能像你提供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小贝克兰一脸正义感爆棚的说。

    “这美国人真是死脑筋!”陈强心中暗骂一声,随后开口说道:“贝克兰先生,难道你不觉得,满足客户的要求,才是你对客户负责的表现么?”

    “当然,我当然要满足客户的要求。”贝克兰点了点头。

    “那好,我的要求就是做一种更加廉价的产品,至于质量可以降低一些。”陈强开口说道。

    贝克兰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同时他开口说道:“陈先生,如果你执意那样的话,我也只能按照你的要求生产产品,但我必须提醒你的是,不管你生产的是什么,消费者都不会为劣质产品而买单的。”

    不得不说,那个时代的欧美国家,还是很注重产品质量的,德国人对于产品质量的把控就不用说了,英国人、法国人,甚至是意大利人,都很注重产品的质量,美国作为当时第一大工业国家,也不会去生产劣质产品。

    这也是时代原因所造成的,早期的工业国家,比如美国、英国、德国,经历都的是一个从研发到生产的过程,任何一个新产品被投入到工业生产以后,首先考虑的都是生产规模和产品推广,而不是降低成本。

    而后来发展起来的工业国家,比如日本、韩国、中国,经历的则是一个从模仿到生产再到研发的过程,当这些国家开始生产某种工业产品的时候,这种产品已经出现了很多年,所以这时候需要考虑的是降低成本,这样才能占有市场。而后等这些国家的工业能力提升了,便开始提高质量,直到加入研发者的行列。

    也因此,美国人在八十年代的时候抱怨日本货质量差,九十年代的时候抱怨韩国货质量差,二十一世纪以后又开始抱怨中国货质量差。然而九十年代的美国人却忘记了日本货质量有多差,他们很乐意购买索尼的电子产品,开着丰田的车;而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后,美国人又忘记了当年怎么说韩国货的,他们用着三星的手机,开着现代汽车。

    这是一个产业升级的过程,一个国家的工业能力不断的升级,其产品质量也会不断的升级。而事实上当工业升级到一定程度时候,都能生产出来高质量的产品。

    当然经济体的产业规模不同,区别还是有的,未来的德国或者是日本,由于产业规模的原因,你只能买到高质量的产品,人家只做高端。而在中国,你可以感受到什么是一分钱一分货,你有钱的话,能买到高端货,没钱的话也能买到低端货。

    二战以前的工业国家,还没有产品质量的概念,几乎每个工厂老板都很自觉的将自己的产品做到最好,可以说那是一个真正属于匠人的时代。

    然而陈强却不需要什么“匠人精神”,他要的至是一种廉价的,可以大规模生产的呼啦圈。

    在陈强的思维当中,呼啦圈就是一个消耗品,售价要足够的便宜,坏了也不用心疼,再买一个就是了。几十美分的呼啦圈,要是用上十年还不坏,那陈强还怎么赚钱!

    而且陈强手头上的资金也并不多,尽可能的缩减成本,也能多生产一些呼啦圈出来。因为呼啦圈这东西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很容易就能仿制出来,所以陈强需要大量的呼啦圈,在仿制品出现之前,尽快的占领市场,等纺织品出现之后,陈强的呼啦圈已经占据了大多数的市场,后续也可以获得更多的销量。

    历史上在1958年呼啦圈上市以后,没过多久就出现了很多山寨产品,各种品牌的呼啦圈层出不穷的出现在市场上,甚至欧

-->>(第3/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