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 3 章
    山娃听到奶奶说请包道士收他为徒,吓了个半死。

    但,事实证明,是他想多了,乡间道士,除了那真的隐士外;其实更像是一门手艺,混饭吃的,大多都是子承父业的;除非自家没儿子,要不然是绝对不会外传的。

    果不其然,包道士立马哈哈笑着拒绝了。

    山娃心放下了,但也沉下去了,看来,自己的读书之路还是不成了。

    半天没见着儿子,林淑芳也找过来了;见儿子跟他奶在一起,方松了口气。

    包道士委婉的拒绝后,说的一番话,又让山娃升起了希望,他告诉陈家人“在离这儿三道梁的磨沟口,有一个叫曹士文的童生在开私塾,这人学识好的很。可以将这娃儿送过去,说不得,日后你们家会出个状元公啊。”

    听得包道士这样说,林淑芳跟山娃真是喜出望外,都希冀的看向了陈二婆。

    还是高兴的太早了,陈二婆这个当家人立即在心里一合计这山娃聪明是好事,可是他毕竟太小了,要走三道梁,那来回还得人送才行,这得耽误一个壮劳力,不划算。

    不过,陈二婆也不是那等不知变通之辈;现在不行,等山娃大点儿了,再去也一样。

    于是,陈二婆问道“哎呀,那敢情好。我听说请先生是要给钱的,就不晓得那曹先生是咋个算钱的呢。”

    包道士笑道“好叫老嫂子晓得,他们教书先生收学娃儿的学费钱,不叫收钱,而是叫束脩。我上次在那边做事时,听了一耳朵,好像是一年要收一千钱,另外四时八节还有礼要送。具体是要哪些,我到时帮你们打听下。”

    陈二婆听到这学费,当即都吓死了,要这么多钱,那哪供的起。赶紧笑着谢过包道士,叫上山娃三个人回家去。

    包道士无意中的一番话到底还是让陈家人心思有点活动了。

    既然这包道士说山娃儿聪明,那肯定是真聪明;不然哪个像他那么大的小娃娃,只听一遍就能将经文背下来的。

    要是山娃以后真读出来了,说不得他们陈家也能像榨溪街上的刘秀才家一样,举家发达;不见那刘秀才一家都迁到风白县城去了。

    听了自家老婆子的一番话,陈汉鼎吧嗒吧嗒闷头抽了一阵旱烟后,说道“哎,读书要花好多钱哪,我家哪有底子去花那个钱。不过读点书,认几个字是要得的,要不然一家子都是睁眼瞎,好吃亏的。等过两天,我去求求老族长,看他愿不愿意教山娃认两个字。”

    林淑芳也在跟陈忠运说着这事儿“唉,当年我们走时,要不是那些个差役可恶,我也不至于将身上的首饰全给了他们。但凡能留的一两件,现在也可以当了,好送山娃去上学了。山娃有这个天赋,说不得真能读出来,日后也能给外祖伸冤呐。”

    陈忠运安慰道“山娃的事,你也别急。慢慢来就是了。现在山娃儿太小了些,要走几道梁,哪走得了,等大些时候再说吧。”

    秋收时节,家里事多,山娃识字这事很快就滑过去了。

    不过,因着家里人多,秋收很快就忙的差不多了。

    地里的活都做的差不多了后,家里几个壮劳力都去服徭役去了。

    家里的女人们也就在家规整规整,将家里的粮食放好;又天天儿的出去打猪草,侍弄家里那几头猪去了。

    这是一家子的钱口袋啊,一年的零花嚼用就指着这个来了。

    到了年底卖掉大部分,下水什么的留着打牙祭;还有那些个猪板油什么的,一年的吃油就靠它了;所以,众人像伺候金疙瘩样的伺候这几头猪了。

    家里大人和大点的孩子都在忙,山娃也没人带。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