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24章 :
    上回说到甄娘子欲见香菱好辨认她是否为自己亲女,黛玉怜她寻女心切,况又素爱香菱为人,也盼她有一个比前世更好的结局,便使人跟忘尘师太说了一声,安排她在自己所居之禅院中住下,打发宝柱暂回家中歇息,等回了家再问他关于别的事情。

    老徐管家寄信来,所说的自然不是只有甄娘子寻女一事,所幸并不急于一时。

    甄娘子强行按捺住心中的急切之情,好容易才等清明节过完了,黛玉在牟尼院中事已办妥,情知甄娘子之急,遂干脆利落地收拾行囊回家。

    忘尘师太常与黛玉讲经论佛,亦知甄娘子母女之命运,不免十分怜惜,送出上门时与甄娘子道:“佛门无时无刻不开,倘若施主与女团聚后无处可去,不妨来这里。这里虽是方外之地,但遍观京都,无人来扰。”

    黛玉在牟尼院里住着,多少知道些曾经不知的秘闻。

    在凤姐嘴里,有许多大户人家的女眷在此修道,实际上有心甘情愿如妙玉这样进空门的,也有不少是被强迫出家的,也有做出丑事被家中强行送来的,可无论是被强迫的还是心甘情愿的,忘尘师太一直庇护着她们,不叫她们再受践踏之辱。渐渐的,即便不是心甘情愿来的,也都心甘情愿留在这里,潜心修行,不去红尘中受罪。

    能护得住她们,忘尘师太自然来历不俗,乃是太上皇之妹,当今之姑母,具体什么原因导致她出家修道,黛玉不清楚,牟尼院中亦无人追忆往昔,倒是有个老尼姑曾经说过,当今年幼时染疾被移出皇宫,便是在牟尼院中由忘尘师太照料直至痊愈,姑侄情谊颇深。

    因此,听忘尘师太这么跟甄娘子说,黛玉忙对甄娘子道:“师太慈悲为怀,得师太青眼,可谓是娘子之福。若香菱便是英莲,得师太庇护,薛家不敢妄为也。”

    甄娘子听了,感激不尽,再三拜谢忘尘师太。

    忘尘师太瞅了黛玉一眼,忽又笑道:“施主前儿央我打听的那个小尼姑智能,尚未有消息,待有了消息,使人告诉你去。”

    原来黛玉出了贾家后便派两个人去打听智能之事,只那水月庵近来竟有些泼水不进的意思,也不知是怎么一回事,既不接待生客,亦不许小尼姑出门,看守山门的都是有年纪的尼姑,嘴很严,一连数次皆无功而返,于是黛玉便央同是出家人的忘尘师太代为打听。

    黛玉谢过,方拜别忘尘师太,携甄娘子等乘车进城,直奔林家而去。

    现今被派来看守京都老宅的管事即良辰之父王彬,早早地带人将黛玉等人迎了进去。

    林家原是侯府,虽不似荣国府那般是三间兽头大门,但亦差之不远,自传到林如海手中,在京城居住的几年里早把不合礼制之处一一改过了,如今给了黛玉,又因黛玉享郡主之例,倒不必再行更改。

    黛玉的马车自大门而入,至正房歇息。

    更衣梳洗完毕,尚未来得及亲看府中风景,便有掌柜的来见。

    美景之父叶青亦在京都,管的却是贾敏陪嫁的两个胭脂铺子,贾敏陪嫁的另外几个田庄商铺也都是林家的老家人管着,凡在京城里的听说黛玉回家,都来拜见。许因用了黛玉十几万两银子,又因黛玉身份不同于往日,贾琏和凤姐没敢安排人手接管这些田庄商铺。

    庄头白城总管贾敏陪嫁的四个庄子,自出嫁至今累计已有六千余亩良田并三个山头,皆不在京都,白城亦不能前来拜见,五位掌柜则管着京都的七家铺子。叶青管着两家胭脂铺子,前言已述,李天翔管着两家绸缎铺子,赵明安管着一家珠宝铺子,老徐管家长子即宝柱之兄宝塔管着一家酒楼,虎儿之父钟奎管了一家皮货铺子。

    五人给黛玉请了安,交上账册。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