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8章 :
    展眼间进了三月,诸位庄头掌柜的交上来共有一万五千余两银子,黛玉没将这笔银子入库,而是先拿出八百两赏给那四位庄头和掌柜的,每人二百两,额外又赏了四匹缎子,四对金锞子。剩下的银子黛玉则以为老父祈福的名义,购买糙米粗面等物,在江南一带的城里城外设立粥铺,每逢用饭的时候每人皆可领取一碗糙米粥和两个粗面卷子。

    相对家境较好的人来讲,糙米粗面难以下咽,杜绝了他们为占便宜而去领取食物的行为,但对于真正的穷苦人、尤其是因水患而背井离乡的人来说,这是救命之物。

    林如海听了,大加赞同。

    初九是贾琏的生日,如今他住在金陵未归,先前打发人送了信给林如海说他要侍奉娘舅,其实是被周重拘着读书劳作了,每日筋疲力尽,想回扬州都没法子。因此,黛玉便使人备寿礼并些家常使用之物送到金陵交给贾琏。

    林如海也没闲着,辞职的折子昼夜兼程地送进京,未得批准,只得一面再次上书请辞,一面继续料理任上的事务,余下时间则悄悄遣心腹下人将大件贵重东西折变了,体积小而贵重的则攒在一处交给黛玉收着,幸喜历任主母嫁妆里的家具放在姑苏和京城两处祖宅里,扬州只有贾敏陪嫁的家具和夫妻俩给黛玉积攒的嫁妆,即便自己不在了,贾家也不敢轻易折变。

    做这些事的时候,林如海给几位姨娘每人一笔银子,另外备了些嫁妆,给两个岁数不大的挑了不错的人家,打发她们嫁人,年过四十的两个则买房安置,位于姑苏老宅之侧。

    她们服侍林如海,素来体面得很,满头珠翠,遍身绫罗,不消细说,尤其是贾敏去世后,底下许多人都争相巴结她们,毕竟林家没有当家主母可巴结了,因此盐商家没少送礼与她们,如何舍得离去?直哭成了泪人儿。

    林如海却道:“我这身子不争气,即使每日请大夫吃药,也不知道哪一日就完了,你们此时离去,我尚且能为你们筹划一二,不然将来也是被遣散的命运!”

    听了这番话,诸位姨娘方洒泪拜别。

    虽然目前十分注重保养,但是林如海担心自己最后仍然避不开死劫,黛玉孤身一人很难守住身边的财物,干脆用折变来的钱财添置祭田购买珠宝,又在友人的帮助下,打发心腹购买长安城的商铺、房舍,以及关外的田地山岭,全部都是红契,放在黛玉名下的同时赁出去,然后吩咐各个庄头此后每年将地租等折成银子,继续添置田地,掌柜的亦同。

    林如海又怕外面的管事阳奉阴违,仔细甄选后,从各个庄头、掌柜的等人的儿女中挑出八个才留了头的小丫头和八个十来岁的小厮,丫头放在黛玉身边,小厮则放在门外,又与黛玉两房家人,他们及其家人的身契和家中的房契、地契等一并交给黛玉。

    不仅如此,林如海又遍访维扬一带,寻到两个极有名气的医婆,是同门师姊妹,一个姓李,精通医术,一个姓张,擅长养生。因她们这一行乃是下九流,兼她们被父母所弃,随收养她们的老大夫从小学医,姊妹两个吃住一起,未曾婚配,如今已三十有余,林如海重金聘请时许了她们,将来黛玉给她们养老送终,二人方收拾行囊,以嬷嬷之名到了黛玉身边。

    至于书籍字画名琴古砚等,因荣国府除几位姑娘外都不爱看书,所以林如海打算将之留给黛玉作为平时的消遣。不料黛玉却建议他在姑苏选一处宅子作为藏书阁,将家里经史子集等书籍尤其是各种孤本全部抄录一份放在其中,供天下读书人阅而抄之,祭田的收入则作为藏书阁的使费。这样,即使书籍带到荣国府后不小心被借阅者遗失了,也不用担心失传。

    林如海深觉有理,乃道:“也不用另外选宅子,就用咱们家的老宅罢,横竖三五年内乃至于更久都不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