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143 功名旗杆
去,“你看看,你好好看看,我们二郎这下真的出息了。陛下都给他赐字了,不行,我一定要把这事儿说给爹娘听,你赶紧看完这信,一会儿我去祠堂把这信烧了,让祖宗们都瞧瞧。”

    徐母竟然没有反对,还深表认同的点了头,将读完的信递给他。末了还不忘体贴的说,“再给祖宗们读一读,婆母她老人家不识字,你就是烧给她,老人家也不认识,你还是亲自读一遍再烧。”

    “这还用你说。”

    说完这句徐父又摸着下巴道,“不知道二郎什么时候回来,他中了状元是大事,我准备召集族人重新开宗祠祭祖,顺便再办几场流水席,给他庆祝庆祝。”

    徐母皱眉,“何时回来的事儿,二郎没说。”

    徐父看了看手中的书信,上边确实没提及何时归家的事儿,不由念叨儿子,“这么大的事儿也能忘,真是靠不住。”

    徐母倏然想起还有一封信没拆,就道,“瑾娘也来了信,说不得会提及此事,我先看看。”

    徐父又嘀咕一句,“有其母必有其子,怪不得二郎做事不周全,都是拜你这当娘的所赐。”

    徐母呵呵。真要这么说,儿子中状元我可要居头功。

    比不得徐二郎的书信语言简练,直指中心,瑾娘的书信就琐碎多了。先是写了家中几个孩子如何,又写徐二郎考前的准备工作怎样,还把金銮殿上发生的事情,转述给徐母,图她一乐。此外还写了三郎在军营不错,已经来了两封家书,他读书识字兵法学的好,加上武功卓越,很受上司赏识,已经被破格提拔为小队长。又写她如今肚中的孩子如何,府中的人情往来怎样。最后才又写到,因为陛下让二郎半月后入职,时间紧迫,他们就不回平阳来了。另外还叮嘱徐母,说是过些时日许是会有差役和礼部的人来平阳,为的乃是功名旗杆的事儿。

    古代有功名旗杆、旗斗和牌坊。若中秀才,可以立旗杆,旗杆上没有旗斗。若中举人,立旗杆,旗杆上一个旗斗。若中状元,有三旗斗。若是族中出了一品朝廷大员,则可在族中祠堂前,立四斗旗杆。

    平阳镇秀才十多位,举人只有四人。当然,那是以前,如今么……不算已经脱离了举人范畴的徐二郎和林父,至今还是四位举人。只是其中一位老举人,也就是当时石老太爷想让徐二郎拜师的那位,在他们搬离平阳镇前几个月就仙去了,而如今又多了一位郑顺明郑举人。所以,整个平阳镇的一斗旗杆,数来数去还是四支。

    三斗的旗杆那真是从来没有过的,四斗旗杆更是想都不敢想。而如今,徐二郎中了状元,按例朝廷当在徐家宗祠外设立三斗旗杆。

    这是大事儿,普天同庆的大事。

    因为这件大喜事,徐父和徐母连徐二郎不能回来的怨念都散了。他们红光满面,一个个激动的双眼泛光。

    三斗旗杆好啊,这旗杆立起来,只要不是天灾,几百年都不会倒的。那么后世子孙就都知道,他们徐家出了一个状元,而他们这对状元爹娘,也要跟着一起出名了。

    徐父摩拳擦掌,连道几声“好好好。”

    徐母就说,“你现在就去找族老,让人把宗祠那边好好休整休整。别礼部的郎官来了,看到那里还污糟一堆,那就丢二郎的人了。”

    “是是是,我这就去。”

    事实上,哪里用的着去收拾呢?

    一个宗祠是一个族姓的颜面,哪怕是一家一姓之人,不管各家府上收拾的体面不体面,反正宗祠前后左右肯定都要收拾的妥妥当当,干净整洁。

    徐家在平阳镇的宗祠就是如此。

    甚至因为徐家族*屏蔽的关键字*多富裕,宗祠还远比别人家的更

-->>(第2/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