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529章 开始清算了

    他在孝陵前面,面对朱元璋,思考的就是这些,如今一股脑全都抛了出来。

    “忠诚伯茹瑺,加太子太师衔,官复原职,继续执掌吏部。”朱棣语重心长道:“新旧交替,百官悬缺,吏治混乱,最需要爱卿出力。”

    茹瑺激动地浑身战栗,文官封爵,已经是天大恩典,又把吏部尚书给了他,简直是信任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臣唯有鞠躬尽瘁,报答圣恩!”

    安排好了吏部,朱棣又道:“赵勉赵爱卿,你在蜀地治理有功,又经验丰富,兵部就交给你了。”

    赵勉一听,也是大为惊讶。

    他虽然很早就是吏部尚书,但是之后他追随柳淳去了西南,严格算起来,赵勉是柳淳的人,而非朱棣的人。

    所以这一次赵勉没敢奢望什么,柳淳也没跟他讲,因此赵勉觉得最多就是礼部啊,刑部啊,随便安排就是了。

    可万万没有想到,居然是兵部!

    兵部啊!

    当下大军刚刚进入应天,各地的乱局还没有收拾,上百万的人马需要整顿,各地的秩序需要恢复……这时候的兵部尚书,论起权力,甚至要超过吏部!

    朱棣可真敢给啊!

    赵勉下意识瞧了眼柳淳,发现柳淳面带笑容,并没有什么不妥。赵勉终于鼓足了勇气,跪在地上,感激涕零道:“监国恩重如山,老臣唯有披肝沥胆,竭尽忠心,方能不负监国重托。”

    朱棣心满意足,笑道:“国事纷乱如麻,要想匡扶社稷,靠的就是你们这些经验丰富的老臣,本王相信你们能做好。”

    赵勉磕头作响,“臣……必定公允公平,绝不徇私枉法,如有半点差错,情愿以死谢罪!”

    朱棣含笑,又把头转向了道衍,“姚卿,你跟着我年头最多,出谋划策,立下的功劳也最大。昔日朱允炆最喜欢用清流言官,可这些言官彼此勾结,结党营私,不顾天下苍生,贪墨误国,罪不容诛。本王已经把他们悉数拿下,正在彻查。”

    “先帝授予言官大权,都察院风闻言事,六科廊甚至能驳回政令,权柄不可谓不大。先帝之意在监督权臣,杜绝贪墨,造福百姓。姚卿出身与众不同,和士林并无瓜葛,又人品正直,智略过人,见识无双……”朱棣说了一大堆的好话,把道衍捧上了天。

    “先生就担任左都御史,执掌科道言官。如今天下汹汹,弊政多如牛毛,百姓翘首以盼,急需拨乱反正,还请姚卿继续指点斧正,本王感激不尽!”

    说到了这份上,道衍还能说什么。

    事实上前面也提到了,道衍和历史上功成名就之后,淡薄名利不同,他现在还有意跟柳淳较劲,故此接下了左都御史的位置,成了言官的老大。

    这三位部堂高官的任命公布之后,有心人就渐渐摸清了朱棣的用意。

    前面的武将,之所以保留了李景隆的曹国公,又任命徐增寿当定国公,是为了平衡燕王府的旧人,免得他们过分膨胀。

    军中形成平衡之后,就需要做事的人。

    茹瑺是朱棣的心腹,执掌天官大印,重整吏治,顺理成章。

    而赵勉背后站着柳淳,他负责军务,可以在燕王府旧部和降将勋贵之间,寻求平衡,不至于偏袒任何一方。

    再有,让姚广孝接任左都御史,更是神来之笔。

    老和尚不属于士林,又聪明绝顶,有他盯着,不管任何人,都别想大权独揽。而且姚广孝最懂朱棣的心思,他也会立刻科道的力量,维护朝局平衡。

    如果说用人是一门艺术的话,朱棣现在的水平,绝对到了艺术家的程度,相比起先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