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253章 目标国子监


    “走吧,去国子监!”

    柳淳准备去国子监寻找人才。

    有人或许要问了,柳淳是不是脑袋坏了,国子监不都是一群只会读书的酸儒吗?他们能干什么事情?

    大明国初的国子监,还真不是这么回事!

    在明代选举之法大略有四曰学校,曰科目,曰荐举,曰铨选。

    学校以教育之,科目以登进之,荐举以旁招之,铨选以布列之,天下人才尽于是矣。

    什么意思呢?

    就是州府县各级官学,培养人才,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一些特殊的情况,可以通过官员举荐直接入仕。另外呢,除了高官是天子任命,其余官吏根据吏部的考评优劣,进行铨选。

    以柳淳为例,他是属于举荐,做了大宁都司的经历官,然后又被超擢成为长沙府同知。

    像黄观那样,因为地方科举表现突出,被送到国子监读书,他可以参与科举,也可以靠着国子监生的身份,直接做官。

    就像很多官吏,他们的子弟蒙恩荫,可以进入国子监读书,成为监生。但是也他们的学识,未必能通过科举的独木桥,所以不经科举,直接为官,就成了不错的选择。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黄观一样,一路过关斩将,直接拿到状元,别说状元了,就连普通的进士都不容易。

    所以呢,总结起来,在大明朝想要当官,最好的办法就是走科举路线,一路考出个进士功名,光明正大进入仕途。

    可问题是这一条路能走到尽头的实在是太少了,简直凤毛麟角。

    就比如一些人,考到了举人,考到了秀才,就再也没有机会进步,他们就可以凭着功名,进入国子监,举人进去,叫举监,生员秀才进入,叫贡监。

    很多人都说,举人有机会当官,而秀才没有机会……这句话是严重错误的!

    因为不管举人还是秀才,都有机会进入国子监,成为国子监生,就有机会当官,所以秀才也可以入仕……但问题来了,官位就那么多,一个萝卜一个坑,除了进士是必定授官之外,举人都未必能捞到官职,哪里还有秀才的机会。即便有,那也是理论上的。

    更何况在国子监,还有相当比例的官员子弟,另外一些有钱人还可以捐赀入监,说白了,就是花钱买监生的身份。

    这几类凑到一起,僧多粥少,从府学,州学,县学,以秀才身份入选国子监的监生完全处于弱势地位,丝毫没有机会,没人加入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到了后期,国子监里面,官员子弟充斥,豪富之家靠着花钱买来的例监多如牛毛,真正有才学的读书人不屑于进国子监。

    作为帝国的最高学府,完全成了杂碎的集中营,

    稍微有点志气的读书人,都走科举的路子。

    通过国子监举贡已经很让人不齿了。

    另外包括举荐啊,恩荫啊,这一类的杂流,那就更不值一提了。

    假如再过三十年,像柳淳这样,靠着举荐为官的,人家科甲正途,都不拿正眼瞧他。

    当然了,现在是国初,是老朱励精图治之下。

    国子监之中,还真聚集了一些不错的苗子。

    而且老朱真的有两下子,觉得算得起育才专家!他首先是从各地选拔青年才俊,进入国子监之后,老朱还创造了积分之法!

    没错,后世的学分制,或许就来源于此!

    国子监司业二员分为左右,各提调三堂。凡通《四书》未通经者,居正义、崇志、广业三堂。

    一年半以上,文理条畅者,升修道、诚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