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三十五章 先干吧
    赵清漪和司徒维正式拜访刘/主席,现在的刘主席更加重视赵清漪这个名声大震的女子。----更新快,无防盗上----*--她早在三年前的战争论述文章观点居然和蒋将军殊途同归,刘主席可是清清楚楚记得三年前她带着几个学生来拜访他,给他看了他们的著作的。蒋将军并没有见过她,指点过她,说明她在军事上的造诣。

    而她兴办实业也是一把好手,在短短两年内建立了国内最大的水电站,还组织兴办了两家粮食加工厂,现在赵家正在建的化肥厂也是她规划的。

    这样的实干人才,如果能得到她的辅佐,自己将会省心许多。

    赵清漪看到他的气色,知道他长期为胃病所扰,先献上了一个秘密调养身体的方子,表达关心之意,又面不奉承了几句。比如称赞他在1935年的税赋改革的成就,造福百姓。

    这些话倒直说到刘主席的得意之处。

    赵清漪看了看司徒维,才提起他们兴民社想成立兴民党,服务于抗击外虏,复兴种华的事业。

    刘主席奇道:“成立兴民党?”

    赵清漪道:“实不相瞒,我们的一些同志都来过蜀中,回去之后又积极宣传抗日救国和兴农强国、创办实业的理念。听说各地的学生和一些爱国人士都提出要以实干为宗旨实现三/民/主义为目标立志立/党。我久居蜀中,相夫教子一年多,倒是完全意外会有这样的景况。”

    刘主席心头也不禁盘算起来:如果兴民党成立,他们并没有军队,实力精华又在川康,对他没有实际的威胁,这只是一个民/主/党/派。那些民/主/党/派也信仰三民主义,多兴民党一个也无妨。如果那些主张实干的进步人士多来川康进行经济建设,那么他可以增加实力。他支持进步学生和知识分子,拉拢民/主/党/派,他的名声也能好起来。

    这时的刘主席没有发现他们这个兴民党其实是有“根/据/地”的。

    刘主席笑道:“自古英雄出少年。我见司徒夫人的爱国热情极像孙夫人呢。”

    赵清漪忙道:“真是折煞我了,我如何可以和孙夫人相提并论?只是抗日复兴大业,需要团结更多的人,也要有所组织的各司其职。----更新快,无防盗上----*--我们的同志提出想在成都召开第一届代表大会立党,并且想得到刘主席的支持,我久居乡间,被他们推来当说客,也只好厚着脸皮来了……”

    赵清漪拿出三寸不烂之舌来,谈了兴民党在经济建设和民主建设上面的许多想法,刘主席也并非什么都不懂,也逐渐听得入了神。

    什么通过兴民党招商引资,又吸引建设人才;或又五年产业规划,企业税收和商业税收的改革与完善,民/主法制化建设,她都信口捏来了。总之想要得到刘主席的支持好优先实现蜀中的工业化、民/主化、法制化的小康生活。

    然后才提到活动经费上的事,她不禁也脸红了,叹道:“虽然我们同志们间可以募捐,但是要进行长期的党/员活动,特别是全国性的抗日活动,我们的力量也不够。”

    刘主席说:“都是为了抗日复兴大业,这样吧,我先拨款二十万大洋给你们活动,够不够?”

    二十万大洋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笔巨款,但是对地方实力军阀来说不算太多。刘主席资助大同会都是出手就是六万、五万的。

    赵清漪大喜,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将军的支持下,我们共同的未来,还是乐观的。不知道将军是否可以当我们的顾问?”

    刘主席却摆了摆手,说:“这个顾问,我怕是不能履职,一旦开战,我誓要出川的。”

    如果

    对方的党派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