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七十一章 无形巨坑
    赵清漪能说自己一点都不想要她的信任吗?

    赵清漪心想:如果魏肃也牵扯进如此冤案之中,里面还涉及西北太平,太子真的要被坑惨了。加上李氏,从李氏口中赵清漪可以对忠勇侯的为人窥其一斑。太子有这样的妻族、母族,就算自己再文武双全,也是长在腐臭尸骨上的血莲花,他的根基不正。而加上原来的虚名太盛,以至于皇帝忌讳,他只有乘坐着破船去死了。若是当时空性大师有可能亲见皇帝,皇帝得到账册,他真的对太子不满直接就发难除去魏家,太子元气就大伤了。

    原主不过是后院女子,对这些朝局动荡了解不多,但是赵清漪也从记忆中寻到三年后魏家不正是倒台被贬了吗?与此会不会相干?当时太子还未被废,但是打击很大,天天醉酒。而魏家倒台后,诸王及其势力像疯狗一样嘶咬太子,太子之后也失去了理智。再过一年,太子正式被废,被幽居。

    但是太子被废之后,郭永崎又极可能发现朝堂更乱,众臣与诸王朋党而不思社稷实际的政务,诸王只思撕扯争位,郭永崎失望,对太子位思考要谨慎得多。

    过了一年多,又重立郭延锦为太子,他难道又发现郭延锦并不知道魏家的事?

    毕竟永盛十三年时,郭延锦才十四岁,都还在弘文馆“加强单独班”学习,下午再有骑射和武艺课程。他到十六岁大婚才走出弘文馆入朝历练,平日那些老师们又会时不时来东宫面授一些课程。

    所以,就算魏家不清白,郭永崎想通此节、又为稳定朝堂再重立他为太子也是有可能的。只不过,这时候郭延锦的心境已变,远不如从前了,恰巧人设在皇子中不讨喜却务实的诚王跃入了郭永崎之眼。郭永崎后来再废太子,但是还没有来得及重立太子,突然病重,写下诏书传位给诚王。

    赵清漪借着原主在后院所知的一些事和时间,结合顾如意刚刚说的冤情,放飞脑洞,但是她的心情不禁沉重无比。

    如果不接此事,魏家还倒了,诸王一定要撕咬太子;而接过此事,若由太子出面,人们可不会只见他“大义灭亲”,只会见他性情凉薄,不护着自己人。人心就是这样的,不会事事只讲公义。因为魏家一倒下,他们凄惨了,太子撇清自己就有落井下石之嫌,人们就会同情魏家,鄙视太子。那么人们心也不会向着太子了。

    老天爷居然给太子设了一个这样的残局,奈何呀!没有上帝之眼的凡人,任尔惊才绝艳,却只是二把手,只要没有想到当枭雄宫/变夺/位的,这样的境况让谁也没有赢面。

    何况,到那时太子的臂膀俱断,拿什么本钱宫/变,他不是李世民,没有天/策府。

    这些思考,赵清漪也只是几息之间想清楚,思维总是快过语言无数倍。

    赵清漪既然知道未来魏家会倒,联系眼前的事,也就不能有心思灭口了,况且,她也做不到。

    赵清漪道:“承蒙姑娘信任在下,在下惭愧呀!如若顾大人真是冤枉,不是畏罪自杀,那么当初所派的钦差也一定知道一些事,魏大人多年未揭发此事,也难说他清白。如意姑娘,你可明白,这是大案呀!西北若有重臣涉案,朝中又牵连到魏大人和当初的钦差,朝局动荡,祸及西北百姓呀!”

    顾如意愤然道:“那么难道为了稳定朝局与西北,便要冤死忠臣,让奸臣当道吗?如此藏污纳垢、忠臣死绝的朝廷,气数几何?”

    赵清漪不禁一愣,看着顾如意,忽拍了拍她的肩,说:“只要你父亲是冤枉的,我一定帮你昭雪。不过,这需要时间,你既然从小当男儿教养,我且与你说说。倘若此时,我拿到账册助你申冤,未必是上策。如我所说,朝廷要顾及稳定,也会任权贵遮掩此事。只有拿到更

    多的证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