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二十六章 回京
    党项人如此势大来攻凉州,拓跋远和嵬名守全二将合流攻城,结果却是如此不走套路剧情,打得他们丢盔弃甲。

    这别说河西军没有想到,就算是朔方军自己对这样的战果也很意外。

    那些炮/手和掷弹兵当然心中得意洋洋,就算是其它步兵都觉得这一伏冲杀起来特别爽。党项人素来凶顽,但是这一仗他们冲过去的时候,一个个跪地求饶。收俘虏这种事,朔方军交给了后方的河西军。

    本来党项有近四万大军压境,结果他们杀敌大军有三千,伤敌也有四五千,俘虏居然也有六千人。

    那些游牧民族都是战时为兵,不战为兵,想来抢一顿,到了这时投降起来也没有什么“民族隔阂”。

    说起来他们在前唐时就属于大唐子民了,后来五代经历那么多朝代,党项人都臣服于那些朝代,甚至他们名义上也是大晋人,党项夏王还没有称帝。

    安置俘虏、打扫战场不交给李保自己了。

    此战朔方军的伤亡人数只有两百多,赵铎并不打算向朝廷争功,因为他从来不想将定北侯改变定国公。

    于是,朔方大军在凉州一带修整十天,派出去的斥侯称党项再无大军压向凉州,赵铎就向河西军请辞。

    趁着现在自带的粮草还足够,赵铎带着八千精兵急行军,八天后就安然回到朔方。

    至于河西军李保怎么向朝廷上奏战功、怎么安顿那六千战俘就是他的事了。

    赵铎可不怕他们冒领战功,身为重镇武将,若是有河西军吸引皇帝的注意力,对赵铎来说不是坏事。

    不过赵铎却是更加重视热武器的制造和应用,加紧发展,并且派杨冲带了人去把几尊老母猪/炮和手/榴/弹献给小皇帝。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要说朝廷没有派人盯着他,他是不相信的。赵铎虽然对朝廷不是很满意,但他还真没有想过造/反,倒不是赵清漪的那些观点,而是他也读史。赵铎看看西汉的历史,那些皇帝、皇室的命运,一个比一个残酷。

    再说本朝世家和寒门清贵共存,他虽得一方兵权,要挑动天下世家和寒门之士改换新天,必然需要生灵涂炭。

    所以赵铎是该干嘛干嘛,现在又常常把那个会撒娇的、贪财的、长着一副幼兽样子的“侄子”带着身边。

    赵铎很满意,对“侄子”的喜欢、欣赏、怜惜超过了亲生儿子,多么可爱惹人怜的孩子呀。

    当幼兽与侯爷、世子一起吃饭时是这样的,幼兽喜欢吃的山珍海味全都摆在她的座位前,世子跟前一大盘馒头和一碗北边多的是的羊杂汤。

    一去军营里,将士们背后称他为“二公子”,当面则叫“阿青少爷”,从前世子过去军营怎么说也是前呼后拥,现在人人围着“二公子”了。

    幸好赵清宣不是心胸狭窄之人,不然可不得弄死……好,幼兽比谁都凶残,他弄不死他。

    到了十一月,朔方吹起寒风,赵清宣焦急等待中,洛京终于来人了,却不是他期待的两位家将前来,好进一步查清真相。

    而是皇帝宣召赵铎、赵清宣、连青回洛京述职,想必朝廷对于党项人叛乱之事已经做出决策了。凉州没有丢,那一战的经过,朝廷也心中有数了。

    赵铎为了保护阿青,并没有将他的功劳上奏,对于自己合理的紧急发兵增援凉州也是客观陈述,寥寥数语。

    在赵铎看来阿青还太年轻,如果当出头鸟,在官场上反而受人围攻。

    小皇帝真想知道事情真相,总有点办法查清,他如何做是他的事。

    赵铎看到赵清宣都要进京,他不知道这也是

    改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