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034:李凤梅的洗脑功力


    俩在夏家过的啥日子,夏家人口多田地也多,按说不至于吃不饱饭。但夏老太以孝道压着不让三个儿子分家,田地所有的收成都是夏老太在管,交了公粮后剩下的粮食怎么分配,全是夏老太一个人说了算。

    夏家有男女老少有12人,真正的劳动力才四个!

    夏老太寡妇拉扯大三个儿子,是不用下地干活的。老大夏长征有一儿一女,女儿就是夏子毓,一年有大部分时间在县城读书,上了高中后都说是念书的好苗子,夏老太不让宝贝大孙女干活,干活耽误学习嘛。大儿媳张翠也在夏老太的同意下,跑去县城照顾夏子毓,夏长征家的小儿子才10岁,根本不是劳动力。

    老三夏红兵家则是三个孩子,大女儿夏红霞17岁,念完初二就不上学了,在家里和她妈王金桂一起煮饭、喂鸡,也是不干重活的。夏红霞两个弟弟也不大,大弟弟小学还没毕业,小弟弟则和涛涛同岁,算什么劳动力?

    唯有刘芬家,和夏大军都是家里的重要拉动力,刘芬是女人顶男人用,重活苦活都跑不掉。他们一家就有两个劳动力,每次夏老太分啥东西却分得最少。这次夏子毓考上大学,夏老太把三家人着急起来讨要生活费,明着说他们家人口少,拖累小,将来又没儿子要成家立业,让夏大军多出钱——夏大军也真够实诚,把家底都掏光了,一个人就出了300块。

    田里的收成都交公了,这钱是夏大军到处打零工攒的。

    刘芬想着想着,眼睛就红了。

    夏子毓要上大学,她女儿就不用出嫁了?家底都掏干净了,连几床新被子和脸盆、水壶都置办不起,又能说到啥样的好人家。这些问题刘芬从前不敢细想,和她多年逆来顺受的习惯有关系。

    被李凤梅整天耳提面命的教,刘芬就觉得不值。

    夏子毓又不是没爹没妈,京城去上学,夏长征也才出了100多,夏红包更是意思意思出了100整。她要跟着夏大军回去,继续替夏家做牛做马,把赚到的辛苦钱养别人的女儿,让她自己的女儿躺在床伤快死了,却没钱看病?

    刘芬用手背擦了一下眼泪:

    “嫂子,我不回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