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二百零五章 鼓声响了


    之前霍宝在庐州说要退一部分参谋生,李远那边就听令,从考核、思想、对滁州军的亲近值等综合评分,划出了八十人。

    之前因战事期间,不愿横生枝节,才拖延到进金陵。

    前两日,李远已经公布结果,清退八十人。

    这六十人缺口,将从滨江县、曲阳县两县,各选四十人补上。

    霍五点头道:“回头大家开会,好好说说此事……也不能只咱们爷俩操心,其他人也都跟着帮把手……”

    要不然吃相就难看了。

    毕竟他们父子的出发点,是提高底层将领水平,提高滁州军战力,加深上下凝聚力,并不是排挤功勋。

    霍五点点头。

    他脑子里有些乱,东一锤子、西一锤子的。

    有些是hp军校的章程,有些是听说的dx章程,将两个合并在一处,就是滁州军的军校了。

    ……

    霍五那句“非友即敌”的话放出去三日,城门口守军记录下举家搬迁的人家,只有四户。

    一户读书人,家主是个考了四十年举人不第的老秀才。

    是个酸儒,口口声声“忠孝仁义”,不与贼逆为伍,还写了一篇讨霍逆文,要往布政使衙门去。

    他几个儿子知晓此事,吓得要死。

    这有一言半语传出去,阖家都要受牵连。

    不能弑父,就算将老爷子软禁起来,也有一时看不到的时候,没有法子,几个儿子一商量,就变卖产业,带了昏睡的老秀才离了金陵府。

    两户弥勒教骨干,一个是金陵教首、一个是护法。

    两人出身寻常,一个是小商贩,一个养妓船的。

    这些年借着弥勒教的招牌,两人没少敛财。

    按理来说,滁州军得了金陵,他们只有欢喜的。

    可谁让滁州军行事,忒独。

    当年在滁州清查教徒之事,可闹得鸡飞狗跳,使得不少弥勒教骨干躲到金陵来。

    那哪里是清查?

    恨不得查到吃奶的时候,能做到一府教首与骨干的人,谁手上清清白白的?哪里禁得住那样查?

    与其“公审”一回,名声狼藉,被发配扫大街,还不若趁着滁州军没想起收拾他们赶紧走人。

    还有一户,则是家主在京城做官,论起来与宋家还有些私交。

    他家中留守的长子与老管家商量后,又私下里请教了宋林一回,私下里送了田契、房契,就举家南下,往杭州去了。

    除了这四户举家搬迁,剩下零星走的就是客居的商贾。

    有几个闽地海商,怕过后再起战端,困在金陵,回老家去了。

    还有两个蜀地商贾,也惦记着回乡避乱。

    按照过去的章程,可以包船走水路,一路沿江逆流而上。

    如今却是水路断了,中间隔着一个“大庆国”。

    这两个蜀商与薛彪有旧,就预备了重礼,上了薛家。

    薛家在金陵城有私宅,眼下却是没有住在私宅,而是太尉府后的宅子里。

    滁州军头目,基本都住在这边。

    都是原本布政使衙门属官的住处,大的三进、四进,小的两进。

    薛彪的身份在这里,自是分了一处四进宅子。

    他看了礼单,就叫人请了客人进来。

    就算他们不来,薛彪歇过这几日,也要开始见城里商贾。

    他这个财务大总管当着,总要弄个开堂彩来,才不会被人小瞧。


-->>(第2/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