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591、好像并没有那么恐怖


    100万吨,杀伤半径69公里。

    1000万吨,杀伤半径149公里。

    大伊万,5000万吨,杀伤半径约255公里。

    从公式和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大当量的聚变武器,其实并不划算。

    当量与杀伤半径的关系,是立方根递增,杀伤半径想要提升到原来的2倍,弹头的当量就要提升到原来的8倍。

    所以聚变武器被发明之后,经过了短暂的当量竞赛,核大国们很快就都开始追求小型化,多弹头分导技术了。

    接下来是火风暴,也属于瞬时杀伤,也是核打击规划中应当要考虑的。

    一般认为,10卡每平方厘米的热辐射能量,就能够点燃大面积火灾。

    10卡每平方厘米到12卡每平方厘米的热辐射,足以导致三度烧伤。

    不同级别的热辐射能量的范围,计算起来非常复杂,受到各种因素影响。

    科研设备给了几个典型状态下的数据,方便和冲击波范围进行对比。

    火风暴导致三度烧伤的范围,一般会比5psi冲击波超压的杀伤范围大,但一般不会超过14psi的范围。

    火灾会蔓延,但边沿的人也可以逃走,所以相对不可控。

    所以在计算中,一般只考虑直接引发火灾和烧伤的范围。

    然后根据以上的这些数据,就能够得出

    如果大伊万在一个人的60公里外的高空被引爆,这个人真的不会受伤。

    因为大伊万导致的1psi的超压范围大约是55公里,这个程度最多能够震碎玻璃,震塌草棚子之类的简陋木质建筑。

    而火风暴的范围低于这个距离。

    这个人只要不是正好站在爆炸点的下风向,不要盯着核爆的火球看,躲开身边的易燃物,那就真的没什么事。

    至于1000万吨级,30公里的外的安全范围,也有现成的历史记录。

    美国的喝彩城堡,当量是1500万吨。

    它爆炸的时候,负责拍照、录像的摄影师们,就在爆点30公里外。

    其中一个摄影师皮特·库兰,在30年后制作的纪录片中说,参与爆炸的拍摄,让他对这种武器的恐惧有所减少。

    他因此得以知道,如果有一枚千万吨级的聚变武器,在自己30公里的地方爆炸的时候,自己仍然能够存活下来。

    是实际的参与,让这些人明白,这种武器并没有媒体渲染那么恐怖。

    至于大伊万能够让亚欧大陆板块移动的事情,只要计算一下需要的能量和大伊万释放的能量,就发现这完全是无稽之谈。

    实际上,大伊万因为是空爆,而且高度足够高,地面上甚至没有留下坑。

    反而因为能量的作用,爆心正下方的土地龟裂之后向上隆起了。

    2004年12月26日的苏门答腊93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9个大伊万同时在同一地点爆炸,地球也没见怎么滴了。

    对于地球而言,这可能只不过是一个喷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