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167章
幺蛾子。虽然喜欢看热闹的秉性不改,反倒是她比贤妃还要安分些,就从她把婉婵定给娘家侄儿就能看出。

    这不过是一件小事,就是转句话的功夫,以宗琮的性格,不可能会不允。

    可盘儿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却又想不出什么不对劲,只能得出一个可能皇后想把淑妃拉下水和贤妃斗,但淑妃不愿搅合进去,索性早早就把婉婵的婚事给定下了,也免得横生枝节。

    “这样吧,等本宫见到陛下后,会跟他提一提,至于陛下会不会同意,这事我不敢给淑妃打保票。”

    “无妨无妨,只托娘娘带句话就可,就凭娘娘的面子,陛下肯定会同意的。妾身这就告退了,等着娘娘的好消息。”说完,胡淑妃就匆匆走了,看那样子好像十分高兴,解决了心头一件大事的模样。

    盘儿倒有些失笑。

    谁能想到不过十来年的时间,很多事情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依稀还记得当年第一次去继德堂请安,见到淑妃半倚在座儿上,抚着肚子,斜睨着她和赵嫔的模样。

    说不出的娇艳逼人,像是在看你,实际上根本没有看入眼。

    如今,倒成了淑妃为了一件小事,不惜上门来与她说好话。

    都是为了儿女。

    也因此等见到宗琮后,盘儿就把这件事跟宗琮说了。

    最近宗琮的心情不太好,大周看似繁花似锦,实则等他真正坐上这个位置,才发现内忧外患不断。

    北方有鞑靼人和金人,沿海有海寇,南边有缅国。

    因为京城处在北方,所以对朝廷来说,北方的鞑靼人和金人才是大敌,所以朝廷设九边重镇,用来抵御外敌入侵。

    沿海的海寇因为有靖海侯驻守,这些年没翻起什么风浪,倒是南边的缅国一直不□□分。

    朝廷不是没有出兵远征过缅国,在建武朝年间,就成远征过两次。可缅国天气潮湿,气候炎热,当地多丛林山地,大周的兵士根本无法习惯那里的气候和环境,又是深入作战,补给线拉得太长,人力物力耗费巨大。

    到最后虽然赢了,但也只是表面上,实际上只是险胜,而朝廷也无力再战。毕竟大周这么辽阔的疆域,还有北方的外敌虎视眈眈,哪能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在这么一个弹丸之地上。

    缅国奉大周为主国,却也不过只持续了数十年,缅国就再度故态复萌,对大周敷衍了事,连该有的朝贡都没了,平时也没少打一打周遭同是大周属国的小国,以至于小国连连找大周求援。

    大周下旨申斥,缅国表面敷衍,实际上还是阳奉阴违。

    其实纵观近代各朝的历史,缅国一直是这种近乎无赖的态度,我打不赢你,被你打服了,我就对你俯首称臣,等过几年休养生息够了,又会开始上蹿下跳起来。

    所以到后来,干脆也不打了,大周则是转为扶持周边的小国,有这些小国或是政权隔着,相对南疆的局势也能稳定些。

    安南的东山朝就是这么被扶起来的,可缅国也不是没有对付的办法,转为扶持了安南另一个政权西山朝。就这样两边打过来打过去,也打了好多年,东山朝但凡遇事就往大周求援。

    可能这样的事闹得太多,大周根本没当成回事,也是这几年大周边关战事频繁,根本没能力去派兵支援它,以至于东山朝被灭。

    获知这一消息后,大周自然要派使臣前去申斥,西山朝态度也挺诚恳的,说愿意像以前安南那样奉大周为主国,并打算随同使臣前往京城朝贡。

    实际上西山朝的前任东家正是缅国,现在自己统一了安南,说把前任东家扔了就扔了?所以这朝贡到底是个含义,恐怕是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