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98章 从中调停
    除去曹操、袁绍、桥瑁三方势力, 除此之外, 其他势力也陆陆续续归拢于酸枣。

    其中济北相鲍信, 也抵达了酸枣大营。

    说起鲍信, 那可是此间少有支持曹操之人。

    当年十常侍乱政,鲍信和董卓一样, 受到朝廷征召,从地方赶往雒阳诛杀十常侍,匡扶朝政,任命为骑都尉,与吕布是一个官衔。

    当时的鲍信手底下不过一千人马,万万打不过吕布。

    鲍信这人,沉稳刚毅,而且十分有谋略,也有远见, 他见董卓如此嚣张专政, 便曾经多次与曹操一起,劝谏过袁绍,让袁绍趁着董卓还未在雒阳站稳脚跟,便发动号召, 反对董卓, 将他驱逐出雒阳。

    反而那时候袁绍畏首畏尾, 有谋无断, 惧怕董卓兵马, 来回推三阻四, 错失了最好的良机。

    鲍信眼看着董卓专权,一方独大,最有能耐反抗董卓的袁绍无动于衷,自恨自己无力回天,便放弃了袁绍,转而带着自己的一千兵马,回到老家。

    鲍信回到老家这段时日,一直默默无闻,并没有太大仗势。

    而且他地位并不高,只是个骑都尉,相比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冀州牧韩馥等等,鲍信不过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卒子而已,地位远远不及。

    可就是这么一个鲍信,哪知道转眼之间,他竟然招至了两万兵马,七千骑兵,另有运送辎重粮草的车辆五千余。

    此次桥瑁发动移书,各地军阀响应,鲍信便以“济北相”的身份,带兵参加了这次响应,积极来到酸枣,欲与众人会盟。

    为何是以“济北相”的身份参加会盟

    因为说到底,其实鲍信,并非是名正言顺的济北相,他乃是一名骑都尉,离开雒阳之后,自行回乡征兵,因着其他军阀都有头衔,他无有头衔,便自封了一个济北相,以这个头衔征兵反抗董卓。

    虽鲍信的地位不高,可不言不语之间,竟然征兵两万,可以说是相当厉害的壮举了。

    鲍信刚一抵达酸枣,便有许多从前看他不起的人,前去拜会鲍信,一时间忙的根本找不到北。

    曹操身为鲍信的“老友”,听说鲍信来了,甚是欢喜,毕竟这许多军阀之中,鲍信乃是曹操真正的好友,并非什么酒肉朋友。

    昔日里在雒阳,旁人都当曹操是个没有真本事的纨绔,只会飞鹰走狗顽女人,但鲍信不同,鲍信可以慧眼识珠,便说天下大乱只有曹操能够拨乱扶正,十分看重曹操的才华。

    于是一来二去,曹操和鲍信就成了知交。

    鲍信一到酸枣,曹操便立刻知晓了,想要前去拜会鲍信。

    众人以为,鲍信毕竟是带着军队来的,所以曹操一人之身前去,的确是好的,可见诚意,但不足稳妥,生怕曹操有个好歹。

    曹操却执意如此,说“各位不必担忧什么,我深谙鲍信为人,绝不是偷袭旁人的宵小,如今此去,正好拉拢鲍信势力,若叫袁绍登了先机,反而不妥。”

    曹操执意自己去,旁人也没有办法。

    当天曹操便带上了见面礼,亲自去了鲍信营中,只是到了鲍信营中时候,哪知道这么巧,正好看到了袁绍。

    袁绍并非刚来,而是准备离去了。

    鲍信亲自送袁绍到营门口,袁绍十分恭敬的拱手,说“济北相请留步,那我便先回去了。”

    鲍信说“袁公慢走,日前是信之过失,误会了袁公,还望袁公海涵”

    袁绍哈哈大笑,说“济北相哪里的话,咱们自是老熟人了,何必说这种见外的话”

    他说着

-->>(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