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75章
梢不敢说林九会不会怨恨宋清黎,但他知道林九一定不会喜欢宋清黎,任谁也不会喜欢把自己当成棋子的人,就连他现在也是越来越不愿意见皇上。而阴错阳差之下,林九和肃亲王两情相悦,情投意合,向来爱享受的林九甚至为了肃亲王不远万里从东舟北上银州。这份感情,林梢看着也是羡慕不已。

    毫无疑问,皇帝和肃亲王两人,林九的心偏向肃亲王,因此,林九的所作所为也是为了肃亲王。

    林梢后背冒出一层冷汗,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可是林九亲口说出来,他还是受到了惊吓。不止林九,还要父亲和朝中那些罢朝的官员,都已经站在了肃亲王那边吗?

    那他又该如何选择?

    林梢精神有些恍惚,事到临头,他才知道他的心里其实还是偏向宋清黎的,他苦涩的说:“他也不算太糟糕。”

    林九惊讶的看着他,不解的问:“上次大哥好像对他颇有微词。”

    “此一时彼一时,我……,”林梢说不话来,苦笑道,“我从小与他一起长大,众人都知道我是他的伴读,若是他书读得不好,先生就会责罚我,为了不让我受责罚,他每日温书到半夜。我年纪轻轻就做了礼部侍郎,也是他一力提拔,当年曾许诺君臣一生相知,绝无二心。这才不过几年,我……,我无法弃他不顾。”

    大哥,你在开玩笑吗?林九暗暗的想,要知道你站在皇帝那一边,我死也不会把这事托付给你啊!林梢反反复复,和皇帝从小的交情,让他一下子背叛宋清黎,恐怕不太容易。是他大意了,以为林梢会以天下为重,其实人还不是把感情放在第一位?

    罢了,罢了,说都说了,不把种子交给他就是了。以沐松的兵力,谅皇帝也不敢到建宁来硬抢。

    “我不勉强大哥,只希望将来天下安定之后,大哥能以百姓为重。”

    林梢苦闷的点头道:“天下大势不是你我兄弟能左右,但求无愧于心。”

    朝中局势越来越复杂,皇帝半个月不上朝,朝臣半个月不上奏折,整个朝廷彻底的瘫痪了。银州肃亲王大军和匈奴大军在银州城外二十里的定宁开战,此战大康共有十万兵将,匈奴号称二十万,两军交战,献血染红了定宁,三天三夜后,匈奴不敌,匈奴可汗率残部往北逃去。

    肃亲王亲领五千精锐兵士前往追击,其他兵士则返回银州城内休整。威胁着大康的匈奴终于褪去,胜利的消息传回京都,久不露面的皇帝终于上朝,嘉奖肃亲王,又有朝臣重提孙彪之事,皇上这才没有动怒,只说太后年岁已高,身体愈发不好,孙彪乃是太后亲弟,太后最重骨肉亲情,此时审查孙彪之案,一定会让太后忧心。

    众朝臣谁不知道孙彪乃是太后娘家远房宗室之子,升为大将军后,为显太后娘家之势,才认了太后已故的爹娘为亲,成为太后所谓的“亲弟弟”。太后入宫前,恐怕都不知道有孙彪这个人。可是,现在孙彪名义上确确实实是太后的亲弟弟,拿老太后说事,似乎也说得过去。

    众朝臣还在犹豫间,礼部侍郎林梢大夸皇帝仁孝,又说大康以孝为本,太后寿辰快到了,不如等过了太后寿辰,等太后身体稍微康复之后再提此事,反正孙彪已死,早一点晚一点审理此案,并无太大差别。

    林梢本就学识渊博,朝堂之上引经据典,把宋清黎夸成古往今来难得一见的仁孝皇帝,又说他顾念亲情,不忍伤了太后体面,众朝臣实在不该对此事咄咄相逼,以免损伤皇上和太后母子间的感情。皇上也是一反常态,唉声叹气的为难,让人看着多有不忍。

    朝中杂乱的局面一下子安定下来,皇上接连颁发怀柔之策,犒赏兵将的同时,对百姓多加安抚。一时间,大康仿佛又回到匈奴未有入侵之前。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