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212章 聚会
?”

    许望秋笑着解释道:“我们专门请人做了几架能够搭载摄影机的模型飞机,通过遥控器对飞机进行操作,进行降格拍摄,完成了镜头的拍摄。为了拍摄这个镜头,我们现实在模型飞机上搭载摄像机,让操作手进行练习。摄像机用的是录像带,拍完之后马上就可以播放,而且可以重复拍,不会浪费钱。航模手练习了一个月,将飞行路线练得滚瓜烂熟,我们将摄像机换成摄影机正式开拍。不过即使是这样,这个镜头我们还是拍了三遍才通过。在后期的时候,我们通过抠像技术将炮弹顶部合成到了镜头中,就成了现在这个效果。”

    在场导演听到这话都非常吃惊,在他们眼中中国是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他们怎么都没想到许望秋会用模型飞机来完成长镜头的拍摄。

    特吕弗就更吃惊了,他拍过好莱坞电影《第三类接触》。在拍摄过程中,剧组使用了模型飞机将摄影机吊到空中拍摄一些镜头。据他所知,用模型飞机参与拍摄,在好莱坞也不过才几年的时间,没想到中国竟然有了。

    不过仔细一想,他们很快释然了。《锄奸》和《猎鹰》的烟火技术非常惊人,甚至在好莱坞之上,能够掌握用模型飞机拍摄并非不可能。

    对夏布洛尔对解放军冲锋的长镜头印象十分深刻,这个镜头难度极大,尤其是爆炸的黑烟冲天而起,将摄影机都笼罩了。他实在想不出这个镜头是如何拍摄的,把疑问抛给了许望秋。

    许望秋简单介绍了一下索道系统,并告诉他们明天下午会在海边展示这种设备,如果有兴趣到时候可以看看。在场众导演十分好奇,纷纷表示明天一定要看看。

    特吕弗他们对《猎鹰》的评价都很好,认为电影水平很高,视听语言在《锄奸》的基础上又有所进步。不过他们也指出了电影的不足,在人物的刻画上有些欠缺;如果增加十到十五分钟塑造人物,那电影会更上一个台阶。

    许望秋知道《猎鹰》在人物塑造上存在不足,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对《猎鹰》来说最重要的是赚钱。只有《猎鹰》在票房上取得成功,他的整个计划才有可能继续推进。

    这个问题解释起来很复杂,许望秋不想浪费时间,就道:“我觉得拍电影最难的是寻找商业和艺术之间的平衡点,这个东西不像科学,是没有标准的。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因为过于商业而失去艺术性,或者过去艺术而失去了观众。”

    (PS:"小说"首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