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五十四章 合作
说我们这些做老师的都没机会拍电影,凭什么让许望秋这个学生做导演。

    许望秋知道《锄奸》想拍成电影,学校是指望不上了,只能另外想办法。

    现在国内是计划经济,拍电影也是如此,国家每年对不同的电影厂下达不同的生产任务。在运动结束后,按照惯例文化部在1977年1月向各制片厂下达了年产36部故事片的生产计划,结果7家制片厂马力全开也只完成了21部。

    这些电影厂完不成任务不是没有导演,也不是缺技术人员。拿北影厂来说,知名导演非常多,崔嵬、凌子风、张水华、成荫,被称为北影导演四大帅,还有四中帅、四小帅,这就是十六个了,再加上黄健中等年轻导演,那就更多。也不是钱的问题,国家每年拨款450万,让北影厂拍电影;如果钱不够,北影厂还可以去银行贷款。

    各个电影厂面料的最大问题是缺剧本,面临严重的剧本荒。现在国内的文学期刊大部分还没有复刊,电影厂就是想买故事都找不到地方。只要发现有好故事,会引来几家电影厂争抢。今年北影厂的情况应该比去年好,但肯定还是完不成任务。

    许望秋相信自己和谢非带着剧本找上门,北影厂应该求之不得,便捧着资料找到谢非,把被学校否决的消息告诉了他。

    谢非对此并不意外,学校老师很多都十多年没拍过电影了,眼巴巴盯着献礼片的机会,怎么可能让给许望秋;再加上座谈会许望秋把话说得太难听,他们肯定会反对;而自己今年上半年才拍了《火娃》,学校不可能马上把第二次机会给自己。

    谢非拍拍许望秋肩膀,安慰道:“这事找学校是没用了。我看这样吧,我跟北影厂合作过,跟厂里上上下下都熟,我去北影厂找王洋厂长,让北影厂出钱来拍。”

    许望秋本来就在打北影厂的主意,现在听到谢非这么说,赶紧把怀里的资料递给谢非:“谢老师,那就麻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