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八十六章、政治艺术
了。

    两败俱伤的战争,对英国人来说就是失败。现在的情况要好得多,在前线拼命的是普鲁士人,借出去的钱也是要还的。

    只要打出两败俱伤的战绩,对英国人来说就是一个伟大胜利,要是普鲁士赢得了战争,那么他们更是大赚特赚。

    外交大臣雷斯林有些犹豫的说:“驻奥斯曼帝国公使传来消息,奥地利人又在那边搞小动作,他们似乎有意挑起奥斯曼和俄国人的战争。

    我们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没有发现两国爆发战争后,奥地利可以获得什么好处。

    如果是为了削弱俄国人,只要他们稍微拖延一下物资运输速度,就足以令俄军损失惨重。”

    这个年代阿拉伯半岛就是一片沙漠,最多有一群骆驼,根本就不值得一个大国窥视。

    财政大臣阿加瓦尔猜测道:“或许和苏伊士运河有关系,奥地利人想要掌握苏伊士运河的主导权,提前开始布局了。”

    海军大臣爱德华质疑道:“可是这有些不合理,国内的很多专家都认为苏伊士运河无法通航。

    就算是挖通了,最后也只能让一些小船通行,根本就不具备任何战略价值。”

    都是专家惹的祸,英国人早就组织过专家进行勘探,专家们得出了苏伊士运河无法通航的结论。

    这个错误的结论,直接影响到了伦敦政府的决策,在法奥两国开挖苏伊士运河的时候,英国人则扑到了苏伊士铁路项目上。

    和历史上一样,直到苏伊士运河通航前,英国人都不认为苏伊士运河有价值。

    财政大臣阿加瓦尔无所谓的说:“谁知道维也纳政府是怎么想的,他们都敢把大笔资金投入到运河上,还会担心没法通航么?

    当然,也不一定是为了运河。弗朗茨可是耶路散冷国王,或许他们想要收复圣地也说不定。”

    后一种解释明显比前一种解释更加靠谱,奥地利已经拿到了西奈半岛,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已经入手了一半,就算是控制了红海也不可能继续增加。

    相比之下,利用奥斯曼和俄国人战争的机会,夺回耶路撒冷地区,更加有说服力。

    殖民大臣史蒂夫提议道:“最近几年,法奥两国在非洲大陆上的扩张速度非常快,我们有必要遏制一下他们的行动。

    殖民部的非洲战略中,也有占领埃塞尔比亚的计划,恰好红海的门户曼德海峡也在那边。

    我们可以抢先一步动手,占领埃塞尔比亚,顺便打断奥地利人的东非战略。”

    “东非战略”这是维也纳放出去的烟雾弹,为了给奥地利添麻烦,最近几年,英国人没少往东非土著国家卖武器。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奥地利殖民进度放缓了下来,并没有冒然进入东非地区,反而在巩固现有成果。

    世界已经瓜分的差不多了,英国殖民部自然不想闲着,非洲殖民计划也就出炉了。

    外交大臣雷斯林反对道:“堵住曼德海峡容易,只不过我们要是真的干了,就准备迎接维也纳和巴黎的结盟吧!

    他们不惜代价开挖苏伊士运河,就是为了摆脱我们对直布陀罗海峡的控制,冒然插手势必要引发法奥的激烈反弹。

    在不确定苏伊士运河是否具备战略价值前,就提前和法奥两国对上,这不符合我们的利益。”

    蝴蝶效应是强大的,原时空地中海只有法兰西一个海军强国,皇家海军还是等普法战争过后,才取得了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法奥两国海军加起来是有实力挑战皇家海军的,至少在地中海皇家海军丧失了优势。


-->>(第3/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