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五十九章、产业革命的根本——成本
的是时间太早了,成本还没有降下去。

    地方财政收入较高的大城市,效仿维也纳普及电力照明,那没有什么问题,负担得起就可以搞。

    对一些穷得叮当响的城市,那就是一个沉重负担。以维也纳为例,市政府每年要支出120万神盾的电费和照明系统维护费用。

    对繁华的维也纳来说,这笔钱可以直接分摊给市区的商人,他们是不夜城最大的受益者,夜市产生的收益足以弥补这笔开销。

    要是换了某些小城市,没有多少商业,每年的财政收入都只有十几万神盾,就连维持政府运转都困难。

    要是跑去跟风,最后这笔开销就落到了普通民众头上。对当地本就收入低的民众来说,就是一个灾难。

    人口密度越低的城市,人均供电成本就越高,这笔账维也纳政府早就算过了。

    为了避免最糟糕的情况发生,费利克斯首相提前站出来泼冷水。免得某些官僚,为了刷政绩盲目跟风。

    听了费利克斯的警告,不少参加会议的地方官员,都为自己之前的想法捏了一把汗。

    果然便宜政绩不好捡,要是不具备条件,跑去盲目跟风,估计报告打上去,自己的仕途就结束了。

    除了几个邦国自主权要大一些,其余的城市要上马这种大项目,还是需要维也纳政府审核的。

    目前为止,能够获得批准只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或者是本身就在产煤区,发电成本低得超乎想象。

    对绝大部分城市来说,最好还是等技术革新,供电成本进一步下降过后,才考虑这个问题。

    原时空欧洲的电力革命从德国开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德国的铜产量欧洲第一,煤产量也是欧洲第一,推广电力技术所需要的成本比英法更低。

    美国就没得说了,那是啥也不缺。无论是铜产量、还是煤产量,那都是要多少有多少。

    因此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面的新技术革新,美国人逐渐走到了欧洲前面。

    不是欧洲各国没有技术,问题是欧洲各国缺乏原材料,从海外运输增加了成本,不具备推广的能力。不等产业技术成熟,英法也承受不了高昂的成本。

    现在弗朗茨大张旗鼓的搞电力技术革命,一点儿都没有保密的意思,主要原因就是奥地利的原材料成本比英法更低。

    除了俄罗斯帝国外,奥地利的铜矿储量超过欧洲各国的综合,产量更不用说,直接占全世界一半的份额。

    在橡胶生产上,奥地利也占有了非常重要的份额。南洋的殖民地不是白占的,几乎每座岛屿都可以种橡胶,加上在非洲开辟的橡胶种植园,现在奥地利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制品供应商。

    英法要推广电力技术,先要进口铜,其次还要进口橡胶。法国更惨,他们还要进口煤。

    成本上已经决定了,在这次产业革命中,英法落入了下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