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三十七章、处心积虑的起义
,拉拢了资本家和贵族,现在爆发的叛乱,自然没有引起沙皇政府的重视。

    几乎每隔上一段时间波兰地区都会爆发一次叛乱,俄国人早就习惯了。如果三年五载没有发生暴动,那就要小心了,说明波兰人在搞大动作。

    在习惯的作用下,沙皇政府只是下令当地政府镇压叛乱。

    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废除农奴制过后,俄国的工商业获得了高速发展。

    不要误会,这个高速发展主要是指量上,工业产能大幅度提高。然而工业产能增加,质量却没有大的改变,在市场竞争中仍然处于不利地位。

    国人都宁愿使用价格高昂的进口货,也不愿意使用国产货。这一时期的俄国工业产品拥有傻大粗的通病,不好用就算了,关键是价格上也不便宜。

    因为国内交通的关系,直接令俄国的原材料运输成本居高不下,进而导致了生产成本过高。

    麻烦来了,工业产品是制造出来了,可惜在市场上卖不动。尤其是机械设备,完全是滞销状态。

    尽管沙皇政府一再提高关税价格,仍然没有任何用处。甚至有人讥讽俄国生产的工业设备,还竞争不过手工业。

    这是夸张的说法,在效率上再怎么样也比纯人工要高。当然以俄国低廉的人工价格,和机械设备的高次品率,最后的成本孰高孰低还真是一个未知数。

    契科夫的文学作品中,就提到过俄国机床生产出来的螺丝钉,在使用的时候,还需要人工进行二次打磨。

    这可能不算夸张,日俄战争中,某些炮弹口径出现误差,还需要士兵进行打磨过后,才能够正常装弹发射。

    军队中的武器都这么凑合,民用产品敷衍了事,那就更加不值得一提了。总之,19世纪俄国商品就是粗制滥造的代言词。

    国内市场卖不动,国际市场更是无人问津。在这种背景下,沙皇政府决定用手中的枪,为工商业产品寻找出口市场。

    1864年夏,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陆军部在中亚地区扩张的计划,刚刚爆发的波兰起义被无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