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六十七章 放鞭炮
大家现在在乎的是如何过好,而不是如何活命。

    就像关晓军与关阳,他们两个早就没了“年关”的概念,记忆中只有新年的快乐。

    每年过春节,关云山都会给关晓军买上两盘黑火药鞭炮,让他点着玩,至于二踢脚麻雷子等威力大的东西,那是不会给小孩子点的,太危险。

    这个时代的鞭炮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黑火药的,还有一种是灰色火药面卷成的。就威力而言,灰火药可要被黑火药大了不少。

    两盘鞭炮,关晓军基本上都舍不得一下子点完,往往都是拆开了,装在兜里,兴致来了,就点上一枚扔出去,让鞭炮在半空中炸响,爆散成一小团碎屑。

    这个时代的鞭炮,没什么花样,就只是普通的报纸卷成的鞭炮,威力也不甚大,响声也是一般。

    农村里也买不到好东西,有鞭炮点着玩,孩子们就已经是满足了。

    关晓军能有两盘鞭炮,就已经是很奢侈的事情了,很多孩子家里跟本就买不起,或者舍不得给他们买这些东西,这些孩子们想玩的话,那就只能去去各家各户点完鞭炮剩下的一顿碎屑里下去捡没有点着的鞭炮。

    所以每到过年的时候,就有一帮野孩子听到谁家鞭炮响了,就会一窝蜂的跑过去,就等着鞭炮点完之后,好去下面翻找找那些被震落或者引信没有被点着的鞭炮。

    其实这是一种很危险的事情,有的鞭炮可能落地之后并不会迅速爆炸,很多时候,等孩子伸手去捡的时候,才会忽然炸响。甚至有的鞭炮,直到拿到手中后,才会炸开,那时节可就惨了,有的能把手打坏。

    不过这个时候的鞭炮威力一般都不会很大,把孩子手打烂的时候不多,但打哭却轻而易举。

    关晓军有一次手里握着三个鞭炮划火柴,不小心把手里的三个鞭炮的引信点燃了,随后接连三声响,把手掌震的发麻,吓的好半天才回过神来,仔细一看,手掌被打的黢黑,不过倒是很神奇的没有受伤。

    但这是极少数的幸运儿,大多数人都会打伤的,有的甚至半边手掌都被打烂,这就恐怖了。

    因此每当鞭炮点完后,放鞭炮的人家便会把孩子们呵斥一番,过上半分钟一分钟后,才让孩子们去翻找。

    离开家门之后,关阳与关晓军身边自动汇集了一帮小孩子,在关晓军将手中的一盘鞭炮拆开分给这些孩子们后,这些熊孩子们开始了各种各样的折腾。

    这时候点鞭炮,男孩子很少会放在地上规规矩矩的点的,不是拿在手里点燃后扔出去,就是放到稀奇古怪的地方里点燃。

    比如放到废旧的铁皮罐头里面,点燃后,一声闷响,铁皮罐头就会离地蹦起,比如扔进水坑里,就能迸溅出一朵水花。

    还有些孩子作死,扔进粪坑里,然后屎花四溅。

    当然,还有更作死的,直接就把鞭炮插进路边的猪粪牛粪里去,“砰”的一声响,路上拜年的大人孩子,衣服上全都被迸溅的斑斑点点,于是叫骂声四起,新年的第一天,就有人在哭声中度过。

    关晓军正领着几个孩子走街串巷的玩呢,就听到对面有大人教训孩子的声音,“你再敢往我柴垛上扔,我就打死你”

    走上前一看,就见村里的朱富贵对几个小孩子大声训斥,“点鞭炮,要点就好好的点,就是要扔,也不能往柴垛上扔,万一失火了怎么办烧着了屋子咋整”

    朱富贵是村里少有的几家外姓人之一,这个人很有意思,又胆小,又喜欢吹牛皮,最喜欢放马后炮,口头禅是“你看,我早就说过是这样了嘛”

    这家伙被村子里人起来个绰号,叫做“事后诸葛亮”,后来简而化之,直接就叫着诸葛亮。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