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59.奥克兰4

    淮真安静的等着他将车漫无目的的又开出两条街。

    “我们有目的地吗”她问。

    “那位母亲将两个女孩从天使岛保释出来了。就住火车站附近。”他突然想起一个可供随时造访的好去处,“她们提出想见见你。”

    想见我才有鬼了。淮真心里这样想。

    她问道,“她为陈曼丽脱罪了吗”

    西泽摇头,“要一直在这里,等到那位父亲抵达旧金山。”

    “所以她的姑母承认她的侄女身份。”

    “她一口咬定她和自己弟弟小时候长得很像。”

    “但你们还是允许她被保释了。”

    “她交了一笔保释金。”

    淮真猜,方女士大抵也还没搞清自己弟弟究竟有没有私生女。但不论是私生女,还是自己弟弟曾经登记了纸儿子,卖给堂会,她都必须得先替他认下来,免得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车靠近教会湾停下。路边是一栋极为罕见的维多利亚时期三层建筑,楼下出租作了自行车零件商铺,通往楼上的是一面小小的门,门铃旁贴着hote的名字。

    等待开门的几分钟时间里,不远处的架桥上,一列从旧金山始发不知开往何处的火车“呜”地驶过。

    很多年后,美国最便捷的城际交通工具已然变成飞机,火车不再是忙碌的现代人的出行首选,火车票价也急速攀升。火车出行也成为某种历史,供有钱有闲的人观景抑或缅怀。淮真仰头,望见一面面亮堂车窗,突然生出些向往。

    风很大,连大地都在震颤。

    西泽揣着手立在门边,仰头望着火车,不知说了句什么。

    街上行人很大声的交谈。地面发出的一切声音,统统都被列车行驶的震动盖过。

    上头匆匆下来个人,隔着分割成八块的窗户玻璃询问“找谁”

    西泽从上衣口袋掏出警官证,“拜访二百一十四号住客方女士。”

    胖得发红的房东拉开门锁,将两人带上楼梯,用法式英文大声抱怨“每天都以为发生地震。”

    老板是典型上世纪经济大震荡迁移过来的法国人,将旅店陡峭狭窄的台阶铺上一丝不苟的红毯,墙上挂着油画,间或两盏不怎么亮,却十分古典的雕花吊灯,显得沉重而幽暗。

    二百一十四号就在楼梯转角。法国人怕惹上事,将他们带到门外,揿响门铃后,很识趣的离去。

    刘玲珍穿着鹅黄色白蕾丝睡裙来开门。门打开那一刻,她实在有点懵。但仍侧身请两人进去了。

    屋里几个女人正在吃着饭。旅店里没有厨房,食物是上面塞了很多乱七八糟东西的大热狗。一见来了人,所有人从饭桌起身,表情都很错愕。

    方女士衣着很整齐,头发用发网网起来,碎花鱼棉白长旗袍,下面一双平底拖鞋。陈曼丽也穿了衬衫和卡其长裤,两人言行举止都十分止雅,但凑在一起,总有种莫名的局促。

    西泽用英文向方女士简要告知来意。大致是说,移民局需确保你们一直呆在旧金山市区,偶尔会上门询问一些与陈曼丽及她父亲有关的问题,不要惊慌。

    又往一旁一让,说,这是你说过希望见一见的美国华人女孩。

    刘玲珍与她母亲相视一眼,方女士又看一眼陈曼丽,隔了好一阵才露出那种非常中国式的,很婉转的恍然大悟表情。方女士用英文说,“对对对,她似乎帮了不少忙”

    淮真突然感到非常尴尬。她几乎可以从她们语气与眼神交换里读出我们互相之间连沟通都不能够,陈曼丽到底什么时候提过她她叫什么名字来着

    

-->>(第2/5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