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二十四章 火中取栗
人说梦。若我所料不差,很快就会从吴县传来消息,有人要拉着飞卿一起上书朝廷……不单单是飞卿,扬州九郡一百多个县,全都躲不开这次上书。或许主上也在等着看下面人的反应,看看谁支持,谁反对!”

    “有人拉着我上书?谁?”

    “胡长史!”

    在明玉山上时,何濡曾给徐佑仔细讲过扬州的几位大人物,柳权之外,说的最多的就是长史胡谨。

    胡谨,字慎之,普通士族出身,家世不显,这样的人能从小吏慢慢爬到扬州长史的地位,必定有其特别之处。此人吏才不算太高,仅能管州城十里,学识也不算太好,文书通畅而已,品行更不是多么的出众,纳妾敛财的事没少干,但偏偏是他成为了扬州长史,算上柳权,十年来扬州换了三任刺史,唯有胡谨稳如磐石,一动不动。

    徐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胡谨这个人,而是何濡点评他的一句话:十里才,文书通,爱财贪色,正是天下刺史们最喜欢的长史。

    想明白了这句话,也就不惊讶为什么胡谨能够屹立不倒了。

    柳权离任,竟陵王在金陵,时下的扬州群龙无首,以胡谨为大,他要是反对竟陵王任职,必定串联一部分官员,上书阻拦,形成滔滔之势,逼皇帝改变主意。

    鲍熙不同意徐佑的看法,道:“竟陵王遥领刺史,人不在吴县,扬州诸事全仰仗胡长史,除非谋逆,其余都可一言而决,这样的权势,任谁也不会反对!”

    徐佑笑道:“鲍主簿认为胡长史是怎样的人?”

    鲍熙不明白他的意思,但还是认真思索了一下,道:“聪明人!”

    徐佑双手一拍,道:“对,聪明人!聪明人最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胡长史需要的不是一州刺史的权势,而是安安稳稳的坐在长史的官位上发财!”

    “嗯?”鲍熙皱眉,有点跟不上徐佑的思路,道:“你继续说!”

    “胡长史可有治理扬州一州事务的才干?”

    鲍熙嗤之以鼻,道:“让他管一县都够呛,何况一州?”

    “那就是了,胡长史没有权势上的野心,要不然也不会在扬州长史这个位置上一坐十余年。另外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以他的出身,做五品长史已经到了极限,再想谋求进阶也不是不可,但最多只能升任四品散职,空有名位,而无实权,哪里比得过扬州长史来得实惠?所以,对现在的官位,他应该是满意的。”

    顾允立刻道:“微之所言有理,以我的见闻,胡长史不求高官厚禄,正是这样的人!”

    徐佑看了看他,似乎有种心有灵犀的感觉,吓得打了个寒颤,赶忙移开视线。心里忍不住腹诽道:开玩笑,老子是直男好不好?然后干咳一声,道:“胡长史是聪明人,有自知之明,真要是竟陵王遥领刺史,由他主事,不出半年,扬州必定乱成一团,到时候主上追究起来,去官去位,抄家破财,岂有现在这样逍遥自在,既有名位,也有财源,更不用承担太大的责任。”

    徐佑不是神仙,再怎么厉害,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对一个从未谋面的人做出如此精确的评价和认知。所有这些,都是何濡多年来刺探楚国各地军机民情的成果,扬州作为最重要的州之一,更是事无巨细,不能放过一丝一毫。他又擅长品鉴人心,对胡谨的为人看的比本人还要透彻和清晰。

    多储备点知识是没错的,譬如现在,徐佑仅仅听了竟陵王三个字,就可以从层层迷雾中抓到事情的本质,然后在第一时间做出最合适的应对。

    鲍熙没有被说服,他不是固执,而是老成,宁可无功,也不能有过,道:“这都是你的猜测,明府一身负家国之望,不可犯险行事……”


-->>(第3/5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