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五百六十七章 四海
奇这么说,答道:“贷款之事,九出十三归,自是暴利。”

    “非也,钱庄放贷,就是为了百姓生计,不去借那九出十三归的高利。钱庄放贷,必然低息,远远低于九出十三归。”

    吴东又想不明白了:“那……那还怎么赚钱?这利润岂能比得上汇兑?”

    甘奇笑着答道:“吴掌柜应该多想一想,汇兑之时,一笔钱可以汇兑无数次,难道贷款就不能如此了吗?一笔钱借贷多次?”

    “这怎么可能,借出去的钱,就是别人拿去花的,他拿去花了,钱庄怎么能又再借给别人?”吴东不解其中之意。

    不仅吴东不懂,满场皆是茫然的脸。

    这自然得甘奇来解答了:“好比如,潘掌柜今年要急着酿酒,从钱庄借去一万贯,他拿着这一万贯钱,又要付给山西的酒商,那他又要汇兑,又把这一万贯存进了钱庄,那这一万贯钱,是不是又可以借给吴掌柜?只要让钱在钱庄内部运转,这钱想借出去多少次,便可借出去多少次。”

    甘奇还有一话未说,那就是真正的大客户朝廷了,比如朝廷要找钱庄借一千万贯,并不需要钱庄真的有一千万贯。因为朝廷不会把钱真的都取出去,还得到处汇款,到处存取。钱庄只需要给朝廷一个一千万贯的存折即可,甚至只需要给朝廷一个额度的记账就行了。

    只要保证真正各地取现的时候取得出来,那就可以了。而且真正花钱,要取现的时候,往往也是小额度的取款,比如发俸禄,一个官员取个百十贯,不会真的一次性要提现一千万贯。只要能满足各种小笔取现,钱庄想借出多少,就能借得出多少。

    当然,坏账是要控制的事情,不过朝廷可不会出现坏账,这一点是肯定的,还有一点就是存款准备金的规模控制一定要安全。

    若是真的能让绝大多数的商业活动都通过钱庄,那钱庄各种资金运作活动的成本就可以降低到不可想象的地步。

    这就是银行的基本模式。

    吴东在皱眉沉思,消化着甘奇说的这些道理。

    潘国其实没有听太明白,他站起来拍着胸脯说道:“甘相公说能赚钱,那一定就能赚钱,我潘国十万贯,一口唾沫一个钉,来,定契约,签字画押!”

    甘奇笑着:“一共一百三十万贯的股本啊,先到先得,潘掌柜领了十万贯,还剩下一百二十万贯。潘掌柜占钱庄股本的百分之二,不多不少,来人,契约写妥了,事无巨细都写明白。”

    吴东还没有彻底回过神,但是他有一种预感,觉得这生意可能真要发财,开口说道:“那,那我也出十万贯。”

    “好!”甘奇挥着大手,刀笔吏们下笔如神,这入股契约甘奇准备的模本,用最好的纸张,用最好的笔墨,用最好的字迹,写得清清楚楚。

    “那我们遇仙楼也入一股,五万贯即可,百分之一的股本。”

    “任店领百分之一,也出五万贯。”

    此时从门口匆匆奔进来一个人,进门便是大喊:“相公,我刚从燕云回来呢,到处找您,原来您在三司衙门里,听人说相公要做大事,真正抽签,我陈家岂能不出钱?我陈翰领十万贯,全部身家了。”

    甘奇转头一看,陈翰回来了,回来得倒是及时,他都不明白甘奇在干啥,进门就出十万贯。

    甘奇笑哈哈招手:“近前来。”

    陈翰风尘仆仆,到得近前:“相公,刚好今日下官也该到三司报备上任,一并做了就是。”

    陈翰调入京了,度支判官,给王安石当副手的副手。这个副手的副手可不好当,如今王安石在三司里也是大动作,所有官员都开始培训阿拉伯数字账目之法,陈翰有得

-->>(第3/5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