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1911 求生技能
,开口也不是,记者们就这样骑虎难下地被卡在了一个尴尬的位置,怎么办?现在是否应该开口?如果开口的话,应该提什么问题呢?可是不开口的话,那接下来应该怎么办?就这样晾在原地吗?蓝礼的提问又应该怎么回应?

    等等,他们刚刚为什么要嘴痒地把蓝礼喊住呢?现在好了,引火烧身是不是就是专门用来形容他们刚才的自杀举动的?

    记者们都纷纷转移了视线,尽可能回避正面与蓝礼的视线碰触;但整个剧院门口的观众们依旧熙熙攘攘地响动着嗡嗡嗡的嗓音,在沉闷而压抑的空气里激荡着,就如同盛夏的热浪正在隐隐涌动一般,两种对比的反差制造出了一种微妙的质感,以至于现场就开始滋生出了些许尴尬。

    怎么办?

    紧急状况之下,布莱德利脑海之中就冒出了一个荒谬的想法再一次地,然后他就直接脱口而出了,“蓝礼,我们只是想问问,你今天选择了这套服装,这显然不是大家出席首映式会选择的服装,请问有什么特别原因吗?”

    漂亮!

    果然是“纽约时报”的记者,如此求生技能真的太出色了,令人肃然起敬,忍不住就想要鼓掌表示敬佩,但此时显然不是鼓掌的最好时机,于是,周围记者们纷纷都齐刷刷地投来了敬佩的眼神,炙热地几乎就要灼伤布莱德利的皮肤。

    布莱德利忍不住就清了清嗓子,差一点就要咳嗽起来,尤其是感受到蓝礼的眼神之后,他就越发觉得后背有些发痒起来。

    蓝礼抿了抿嘴角,眼底流露出了一抹笑意,而后轻轻颌首,“这是一次尝试,你知道,尝试一些新鲜的东西,我不太确定效果如何,但我知道,我个人非常喜欢。”依旧是简单而轻松的调侃,但和平时比起来,却少了一些惬意,隐隐透露出了些许戏谑。

    尽管蓝礼没有多说什么,但现场记者们都可以解读出表情里的深意:解围得漂亮。不是赞许而是调侃,甚至让人忍不住开始猜想,如果布莱德利没有解围的话,那到底会发生什么事呢?

    蓝礼没有留下更多思考空间了,再次转过身,加入了保罗的行列,朝着中/国剧院的方向迈开了脚步。

    这一次,记者们终究没有把蓝礼留下来了,就这样目送着蓝礼远远离开。

    看到如此场景,难免有人好奇,为什么记者们需要顾忌蓝礼呢?甚至于用“害怕”来形容也没有什么问题。

    虽然“无冕之王”的名号早就已经不再了,但记者与演员之间的博弈,却总是记者能够轻而易举地占据上风,不是吗?看看其他好莱坞明星们,一个个都被狗仔和记者围追堵截得狼狈不已,几乎是抱头鼠窜,但为什么到了蓝礼面前,记者们却一个个都退缩了呢?

    提出这些问题的外行人们显然忘记了,蓝礼也曾经多次被记者们逼迫得狼狈不堪,从赫赫有名的“炒作门”,到去年“爆裂鼓手”拍摄期间的群起攻之,类似的交锋着实数不胜数,双方的优势总是在来来回回地寻找着平衡,而蓝礼所建立起来的强势与霸气,则是通过一次又一次正面交锋所累积下来的威望。

    站在蓝礼面前时,记者们就是忍不住气短,似乎蓝礼总是能够找到办法让他们陷入困境。今天又是如此。

    憋屈吗?其实他们才是最为憋屈的那个,但……他们又能拿蓝礼怎么样呢?除了暗戳戳地开始磨刀,为下次交锋积攒能量之外,似乎也就没有其他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