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1147 时代浪潮


    为了得到音乐家同行朋友的帮助,总是积极地与他们打交道,犹如海绵一般,快速地吸收着知识,完成学习之后就甩甩衣袖离开,从来不曾回报,把这些事情当做理所当然。

    很少人知道,鲍勃为了成功不折手段,并且在取得成功之后,甩掉了当初无名时期结识的朋友,包括了恋人,包括了良师益友,他选择了一条独自前行的道路,并且认为,这是为了成功必然需要付出的条件。

    同样很少人知道,戴夫就是鲍勃曾经索取的对象之一,鲍勃初出茅庐时曾经向戴夫讨教过吉他记忆,戴夫毫无保留地进行了交流切磋;后来,鲍勃将戴夫的歌曲偷偷占为己有,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功,却始终拒绝承认这件事,哪怕在民谣圈子里从来都不是秘密。

    鲍勃和戴夫,在历史上,戴夫才是真正的民谣先驱,拥有了自己的风格,开创了自己的特色,但他却湮灭在了历史长河之中;而鲍勃却成就了一番自己的事业,不仅在六十年代留下了自己的烙印,并且深刻地影响了足足两代人。

    鲍勃成功了,名垂青史;戴夫失败了,一文不名。这是事实,同时也是一段非常有趣的历史。

    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社会,这就是民谣浪潮呼啸而过之后留下的历史。

    正如科恩兄弟当初所说,戴夫是勒维恩-戴维斯的现实原型,而“堂吉诃德”则是故事的灵感来源,在整个故事之中,都投射出了他们对于戴夫、对于鲍勃、对于艺术创作、对于时代浪潮的思考和讨论。

    上一世,2013年,“醉乡民谣”正式上映之后,在欧洲迎来了一片赞誉之声,而在美国的东海岸也收获了无数赞赏,不少业内影评人都认为这是年度最佳影片,尽管这部作品没有能够在奥斯卡之上有所斩获,却依旧无损于这部作品的历史地位。

    原因?

    因为“醉乡民谣”呈现出了一个时代的浪潮,还呈现出了艺术在时代浪潮之中无处安放的茫然和困顿,这对于任何一位艺术家来说,都是时时刻刻、反反复复思考的问题,就如同“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平衡”话题一般,亘古不变。

    是否应该为了商业而妥协自己的艺术思想,又是否应该为了自己的艺术坚持而放弃生活的坚持;脱离了市场的艺术作品是否具有意义,而向商业妥协的艺术作品又是否能否留下痕迹;更重要的是,梦想与生活、理想与现实、艺术与商业,这是永远都不会褪色的话语。

    六十年代的民谣浪潮,也是如此。

    通过勒维恩-戴维斯七天的生活,科恩兄弟呈现出了时代的零散碎片:

    在那个民谣席卷整个社会的岁月之中,所有人都蜂拥进入了这个行业,希望成为其中一员,也希望能够取得自己的成功,但对待梦想、对待艺术、对待创作,现实与理想之间却是矛盾的。艺术家们必须学会妥协、学会屈服、学会奉承、学会社交,才能取得成功。

    否则,他们就将如同戴夫-范-朗克一般,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一文不名。

    故事聚焦在了勒维恩身上,却通过勒维恩的足迹和目光勾勒出整个时代的恢宏画卷,每一个角色、每一个时间、乃至于每一首歌谣,这都是具有深意的。正如科恩兄弟自己所说,这讲述的是一个时代的故事,而不仅仅是勒维恩的故事。

    不仅仅是六十年代,当下也是如此。又或者是,在娱乐至死和利益至上的二十一世纪里,更是如此。

    “堂吉诃德”,这就是一张注定了必然失败的专辑,却因为一系列意外的悲剧和意外的突变而取得了难以置信的成功,甚至具有讽刺意义地收获了格莱美奖杯的认可,成为了整个快餐文化和网络时代浓缩的一个烙印: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