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858 四面楚歌
,仅仅是同行媒体的转发量,在六个小时之内就已经突破了七千次——这是包括了所有社交媒体的数据,所有媒体都在第一时间转发这篇重磅报道,然后纷纷提出了疑问:

    蓝礼-霍尔,他真的欺骗了全世界吗?

    网络时代和快餐文化的特质,在这一刻发挥到了极致,就连康奈尔和“娱乐周刊”自己都没有预料到,事情的发酵和传播速度如此之快,几乎是犹如宇宙大爆炸一般,“轰”地一下就炸裂开来。

    其次,专题报道发布在了“娱乐周刊”最新一期的杂志之上,不可思议地事情发生了:三十万本杂志,全部销售一空;而且,供不应求。

    在互联网普及的当下,所有纸质媒体都在面临着销量下滑的困境。“娱乐周刊”已经连续两年,平均每月销量都将将维持在二十三万到二十五万之间了;而且过去四个月时间,即使有颁奖季的加成,“娱乐周刊”卖得最好的十一月刊也仅仅只有二十一万本,卖得最差的圣诞特刊只有十七万本。

    但这一次,三十万本居然一鼓作气地卖光了!而且,邮箱之中挤爆了求购邮件,陆陆续续已经超过了一千封。

    于是,“娱乐周刊”当机立断拍板决定,加印十万本。这是一次冒险,也是一次赌博,但,他们成功了。

    在夜幕降临之前,十万本再版也销售了百分之九十,相信剩下的一小部分杂志,在接下来几天时间里,陆陆续续都将全部售磐。这是“娱乐周刊”自2008年奥斯卡特刊之后,第一次卖出了三十万本以上的杂志,销量之出色,让整个杂志社上上下下都喜笑颜开。

    从网络到现实,从虚拟到真实,从娱乐行业到其他行业,“蓝礼-霍尔:那个欺骗了全世界的男人!”这篇文章,正在以光速的姿态传播开来,根本不需要二十四小时,超过四分之一的美国人都已经听说了这个新闻,并且加入讨论。

    而接下来,事情犹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根本停不下来。

    记者们甚至没有时间采访蓝礼,也没有时间致电安迪,因为他们必须第一时间对康奈尔的这篇专题给予报道和回应:赞同还是反对,肯定还是鄙夷,讨论还是围观……

    在网络时代,如果没有第一时间转发这样的劲爆新闻,忠实订阅者们立刻就会觉得自己落伍了,大失所望,订阅率和关注度的下滑速度远远超乎想象。所以,他们必须先转发、先回应,哪怕是“观望”的中立立场,他们也必须撰写稿件、发布稿件,完成这一系列动作之后,才能进一步追踪新闻。

    于是,接下来十二个小时时间里,网络呈现出如此一派景象:

    “蓝礼-霍尔,他真的是骗子吗?”

    “炒作高手?谎言高手?还是真正的清白?”

    “人红是非多?还是事情并非空穴来风?快速崛起的背后,蓝礼-霍尔正在面临质疑。”

    “树大招风,强势崛起的背后,蓝礼-霍尔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

    “蓝礼-霍尔=小弗兰克-阿巴内尔?历史上最帅气的诈骗犯,历史上最绅士的谎言者。”

    “年仅二十二岁。蓝礼-霍尔的成功秘诀:恶意炒作?还是实力使然?”

    ……

    这些相关新闻全部都是源自于“娱乐周刊”专题报道而衍生出来的,为了保持客观,记者们在转载新闻时,要么是放弃评论,仅仅只是转载;要么就是提出不同的观点,留下一大串问号。

    但今天,或多或少地,记者们的转载标题都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似乎大部分人都已经先入为主的假设,康奈尔这篇报道是正确客观的,只是他们还需要进一步求证罢了。

    不仅仅因为康奈尔撰写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