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九十一章
翻昏了过去,到了医院好半天也没醒,再醒来时,天色已经有些暗了,病房里的钨丝灯亮了起来,瓦数有些低,显得有些昏暗。

    林母正守在床边呢,见到她醒来,扶着她坐起来,问她要不要吃东西,林卫红摇头,问她有没有哪里不舒服,林卫红也摇头。

    林卫红现在脑子根本没有办法反应过来,总是循环播放着她白天时看到的画面,心里也越发地绝望起来。

    她费尽心机也是没有用的,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林母见她这样,也是急得不行,转身就要去找医生,林卫红突然拦腰抱住林母,嘶哑着嗓子嚎啕大哭起来,“妈,为什么这么难,为什么,妈,我撑不下去了,好辛苦啊”

    这哭声别说是林母了,就是病房里其他病人家属,听得也忍不住心酸。

    林卫红这一病,整个人就跟不行了似的,人快速地消瘦了下去,整个人浑浑噩噩,提不起半点劲头来。

    她现在这个样子,也没法再回学校去上课,好在林卫红原就是给人代课,都代了这么久了,那女老师孩子都不小了,把最后这段时间的钱一结清,就自己回了学校上课。

    林爱青并不知道她回趟省城就被林卫红撞见的事,在齐教授家里吃过午饭后,她就同魏延安去火车站买了火车票。

    在火车站的时候,林爱青给厂里打了个电话,结果那边接线员告诉她,林父出去修车去了,林母不在家。

    林爱青虽然不坐火车往回赶,而是跟着齐教授坐农业大学安排的车回公社,但她也没时间回棉纺厂看看。

    票买好后,魏延安留在火车站,等着那五名学生,林爱青去了齐教授那边,跟收拾好行李的齐教授往农大实验田基地那边跑。

    这一次齐教授不仅带着学生和科学知识去,她还跟学校申请了一车秧苗。

    这批秧苗是齐教授前两年带队培育出来的新品种,主攻产量方面,今年才开始试种,林爱青到得巧,农业大学实验田也正忙着春种事宜,秧苗还没有全部种下去,不然再晚个两天,等秧苗一种下去,可不能再了。

    林爱青和魏延安去了趟省城,就领回来个教授,还带了五个大学生回来的事,在白滩坪村很是引起了一番轰动,好些社员都绞尽脑汁想着借口跑到满妞家去看西洋景。

    本来公社那边是要安排齐教授一行的,不过齐教授没同意住公社,说最好在生产队,方便她们随时记录数据,詹书记就把小刘队长叫了过去,让他负责安排。

    反正白滩坪和柳家湾是挨在一起的,白滩坪的知青点条件比较好,空房今年又多出几间,也安排得下。

    至于吃饭的问题,直接安排到社员家里同吃就行,反正他们都带了粮票和饭钱的,这个不是问题。

    技术人员一到位,实验田的春种就轰轰烈烈地开始了,那一车秧苗肯定是不够的,不过两个队上原就预备好了种苗,并不缺。

    林爱青本来是要跟着下地一起插秧的,结果才挽起裤脚,送她们回来的那台卡车在公社发不动车了,修理站的人跑来问林爱青,能不能修,不能修就得去县城请人了。

    “小林你赶紧忙去。”小刘队长担着秧苗,站在田埂上往田里丢。

    水田里,齐教授带着她的学生,还有自告奋勇过来的社员们,正齐齐插着秧呢,人手足得很,要不是小刘队长不让人来了,估计想来这边种田的社员还有多。

    林爱青只能放下裤脚重新穿鞋,趁着林爱青坐在田埂上洗脚的时候,小刘队长凑到她身边问,“这大学教授和大学生,也下地啊他们这行不行啊”

    “刘叔,齐教授她们是专门研究这个的,实践才能出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