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快镰刀(正月初二)
师授业藏私,不教你真本事?”

    “所以,贵林,”李满囤自觉又有了一个大发现:“你至今没送兴和去私塾其实是这个缘故?”

    李贵林却道:“满囤叔,我塾师为人挺好,教课也不能说不用心——先《谷梁》、《公羊》、《左传》就是他借与我抄的,但他能力有限——史子集自己都没读过几本。”

    “怎么可能?”李满囤实难相信:“他不都是秀才了吗?这中都中了,咋还会不知道?”

    李贵林:“满囤叔,你有所不知。城里秀才能中靠的是多背中文,而不是通读经史子集,所以都走不远。”

    李满囤:“中文?”

    李贵林:“所谓‘中文’就是院试、乡试考中了的文。每回考试后学宫都会印中文卷子,只收工本钱,价钱和自己抄书差不多,然后再加上每年考中的人也都会印制自己的中文卷子放到学宫免费送人。”

    李满囤赶紧问道:“那我亲家印了吗?”

    “印了,”李贵林道:“从考秀才的县试、府试、院试,一直到中进士授官的会试、殿试都有。孔庙的魁星阁就能自己拿。我冬节就去拿了!”

    “有这么厚一大沓子!”

    “那我明儿一早就去孔庙烧香!”李满囤不假思索道:“我也读读我亲家的中文,长长见识!”

    “贵林,这读背中文确是个不错的法子。但凡能中的文章都是极好的,背熟了便就是红枣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自然就会自己写文章了。”

    “不过,贵林,你刚说的走不远是什么意思?”

    李贵林:“就是考中秀才就到头了。”

    “怎么会?”

    “满囤叔,现实就是如此。您没见过去五十年,咱们城里自吴举人过世后,便就只谢家老太爷、谢大老爷和谢老爷三个本地进士举人了!”

    李满囤闻言点头道:“要不怎么都说我亲家家学渊源呢。”

    李贵林叹息道:“是啊,家学渊源,羡慕不来。但满囤叔,您想过没有,咱城里的其他秀才为啥都跨不过乡试这道坎呢?”

    李满囤下意识地问道:“为什么?”

    “因为基础不行。考秀才走的是捷径,前生的时光都花费在背中文上了,反而疏忽了真正的学问,但等到了优中选优的乡试,文章就做不过真正的饱学之士,中不了举。”

    “贵林,”李满囤疑惑:“似我亲家,他不要背中文吗?”

    “若是要背,那他还要读史子集,又哪来这么多时间?”

    “满囤叔,”李贵林道:“您这话说到点子上了。”

    ("小说")手打更新

    “这念书就跟我们割麦一样,干得好的一天能割一亩麦,干不好的三分地都没有。比如谢老爷,他读中文时因为有经史子集的基础,可能不用半天就能读通,而不似我们为文里一个典查三天书都查不到来源——这经史子集就相当于我们割麦时手里的那把镰刀!”

    李贵林的比喻太形象,李满囤一听就懂了,说道:“贵林,我亲家他家里有考科举的快镰刀,所以才能父父子子都是进士举人!”

    “满囤叔,”李贵林告诉李满囤道:“过去几天,我于《孟子》的认识,盖过了我过去的二十年!”

    李满囤讶异:“这话怎么说?”

    李贵林:“听起来有些难以置信,是不是?满囤叔,但事实就是如此,过去,我背诵一遍《孟子》要三个时辰,而现在,我在脑子里过一遍《孟子》只要三刻钟。”

    “这么快?!”李满囤忍不住惊叫道。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