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25.第 25 章
    知道这消息的黄介观也捋着胡须对卢济川道:“嗯,三年之后你也出孝了,正好下场一试。”卢济川明白老师之言,老师虽然说是下场一试,要是自己试没试成功,估计老师可能会拂袖而去了。当然,卢济川也绝不允许自己失利。

    既然有了定准,就要做好准备,想起科举要求。黄介观提醒卢济川道:“本朝科考,要求必须要在书院读书者才可参加。初次参试者,必须要在书院里学满三百多天;再试者需要学满一百多天。所以,虽然有我教你,但你仍然需要找个书院读书才是。”

    对此事,卢济川也思量过,赶紧答道:“学生也正要跟老师商量此事。还请老师指点。”

    溪之乡托卢淳章这个寒门贵子的福,现在于学业一道很是兴盛。卢家就有族学,可惜这个不算在朝廷要求之列。

    不过,除了卢家族学而外,也还有社学,这个社学虽然是朝廷科举承认的行列,但教学质量不大好,还不如卢家族学受人看中。

    虽然如此,但这个社学是溪之乡唯一一个科考承认的书院,好些家境不显的读书人就在这社学挂靠。卢济川跟黄介观商议了一番后,决定就在溪之乡社学挂个名儿。反正家里有名师,也不在乎教学质量的问题。

    先在溪之乡社学的负责人是包世培包秀才。此人屡试不第,努力到头发都白了,也过不了省试。知道自己这辈子可能没那个做官的命,家里的经济也不允他继续求学的,于是,就托关系掌管了这个社学,挣些银子养家糊口,总算是不埋没了自己的才学。

    包世培自诩也算是循规蹈矩的读书人,虽然胸无大志,但也算是谨守读书人的本分的。可是,自从知道卢济川他们回乡后,颇是有点长吁短叹,心里暗自嘀咕,自己怎就摊上了此等事儿呢。

    卢济川却是不知道他的纠结的,本着宜早不宜迟的道理,卢济川拎着四品礼到社学找包秀才。

    听说卢济川来访,包世培长叹一声,他果真还是来了。

    还不待卢济川说明来意的,包世培就直接开口道:“济川侄儿,如果今天是来叙旧的,我们叔父侄二人就好好叙叙。如果你是来求学的,就请不要开口了。”

    说完,生怕卢济川开口似的,包世培加重了语气:“我这社学生员已满。你请回吧。别到处跑了。”

    这包世培的话可真有意思,卢济川也不怒,看了看包世培一脸为难的样子,卢济川稍稍站了站,就拱了拱手道:“多谢先生,济川告退了。”

    见卢济川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包世培大松一口气。

    包世培目光复杂的看看这俊秀如修竹一般的少年,自己方才的话一出口,他就明白了个中因由,真是聪明至极。这样的学生,如果有了进学之途,必定是前程远大的。如果能在自己这社学进学,就算是借个名头,自己日后恐怕也能借由此声名在外了。可惜啊。

    方才对包世培的拒绝之辞道谢,并非是反话,也并非客套。他是真心实意道的这个谢的。包世培方才的话里信息量很大。

    “不要为难他”,那就是有人已经就自己入学的事已经为难过他了。且这最后一句拒绝之辞加重的语气可更有听头了,正常的托辞不是让人“另寻他就”么?可是包世培偏偏没这么说,还让自己别到处跑。

    包世培这番拒绝,对卢济川来说,既是意料之中,又是意料之外。原先他就想到,他这次活下来,就碍了不少人的眼,所以,对于他的读书进学肯定是有人不想看到的。

    原先只是猜测,心存侥幸,现在看来,是再无侥幸了。一个小小的社学都已经被人打了招呼,其它的书院,卢济川也不去碰钉子了。免得引起别人的警觉,也免得给别人摸底自己的机会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