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卷III-4 红袖添香(I)(上)
    红袖添香 红袖添香(i)(上) 在新杰为了朝廷和平鸾阁忙碌的时候,莲儿也在为生意忙碌。 怡心斋,是莲儿在京城的一个用自己私房钱试水的小生意,只是没想到会很快如此火红。最初人们去那里是因为五皇子造出来的,到了那里之后,识货的大户人家的女人们惊讶地发现这里的东西出奇的合乎她们的心水。 附庸风雅的小姐们对那些用熏香处理过的花签,刻制着各种精细花纹的精致毛笔,十分热衷。更让她们欣喜的是各种精致的空白扇面,有团扇,折扇,面都是以上品的白绢,洒金纸,雪浪纸等精细材料做成,扇骨扇柄无一不是上等的材料,诸如紫檀,各种玉,玳瑁等。更有各种花样百出的镇纸,和常见的镇纸不同,这些镇纸不一定是长方形的,有各种花纹图案,更有店家特别推出的,接受客人画像订制的萌宠镇纸。而精通琴艺的人则发觉这里的琴更是惊人的上品。 原先只是来看热闹的女人,后来她们带来了自己的家人,许多男人也发现这里他们能找到怡心的东西。比如花十几两银子买一副紫檀洒金的空白扇面,自己回去题上诗词或是画上画,是送人的绝佳之物。更有人买好了空白的,送去名家那里求字求画。一两年后,京城的贵人圈儿里,怡心斋成为风雅的一种标志,三四年后大周上下文人皆以怡心斋为文墨之物的风向标。几年后,有时候咱们伟岸的唐三少爷经常会萌萌地找妻子撒个娇,求包养,因为某位少奶奶太有金了。此乃后话。 除了用私房钱开了怡心斋,莲儿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投在了京城百花堂。随着收容的孤寡妇孺老弱孤残越来越多,百花堂不仅需要更大的空间来容纳他们,需要更多的银钱来供养,更重要的是如何解决这么多积聚起来的人,能够安居乐业相互关爱地生活,而不是成为一群易被怂恿和外人利用的群体。为此,在百花堂除了让适龄的孩子进入自建的学堂,成年后扶持他们在外面去自谋生路外,还开设了各种庄园,作坊。 莲儿在江南时就和百花堂的管事们商量如何将香粉之类的做成成品,在各大市镇销售。京中百花堂的人也动作很快,在她没有到京城时,就已经选好铺面,做好各种准备。待她到京后,就开始了真正的脂粉生意。同时又让京城的管事找来技艺精湛的绣工,培训了一大批百花堂收容的妇人,在京城推出有自己成衣的绣坊。 莲儿在脂粉生意和百花绣坊开出之后,在京城百花堂的事务日渐明晰,百花堂的管事们也对这位副总管,将来的少奶奶越来越服气。她也开始逐渐为百花堂设计更多,为那些被百花堂救助的孤儿寡妇找更多的出路。随着胭脂水粉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在京城专门开设自己的作坊制作胭脂水粉已经成了必然;百花绣坊的生意日佳,也需要招收学徒,这样也给更多的愿意自食其力的女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在后来的几年,百花堂解决完内部的问题后,除了让成年的女子在百花堂做事,百花堂也专门开了义学,给那些不是百花堂收留的,但是失家失学的孩子提供一点上学的机会,让他们将来也许有机会出人头地。 随着百花堂的生意增加,人也在增加,在京城各处都可能有百花堂姐妹的身影,这也使得百花堂对京城的各种动态更加了解。既然山雨欲来,必要的布置和对姐妹们必要的训练都是必须的。百花堂在京城的两位主管刘堂主和欧阳副堂主都是能干人,特别是刘堂主,在晓晓姑姑建立百花堂之初就从关西来到京城坐守。为人严谨忠厚,对于这位年青的副总管,本来没有特别的喜恶,既然老太太指派了,她就是按规矩办事而已。但是几件事下来,她开始佩服老太太的眼光,白姑娘做事的方式虽然跟她做事习惯不同,但是效果远比她过去按部就班的好很多。如今白姑娘让她挑选一些人专门来接受武功,语言谈吐,观察事务等各种训练,她虽然不明白深意,但是她知道一定是有长远的打算。而百花堂在明处和借用别的生意运营的各种生意,虽然有些安排她看不懂,但是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