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卷III-1 江南的早春 (IX)(上)
    江南的早春(ix)(上) 陈家的这位姑奶奶,在宫中纵横几十年,陈家和相关的家庭一直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懈怠,更不用说有任何越距。江南官场腐败,几成朝廷的重灾区。太后召见的第一句话就是,彻查,若是任何跟陈家有关,绝不手软,不能给外人指责她纵容外戚专权的任何把柄。陈家书院在江南极为引人瞩目,其弟子也遍布大周,不少人留任江南。陈家虽然治家慎严,但是旁支和弟子人口众多,如何能全部保证没有问题。牵涉到太后家族,吏部无论派谁来,万一查出来跟陈家有关,做事的人办也不是不办也不是,所以太后才会特意点他查办。授予他全权,保住陈家清流世家的名誉,挖出潜在的漏洞。朝廷很快会有动荡,老太后未雨绸缪,先筑牢自家后院的篱笆,同时把龚家牢牢地圈在为她效忠的范围内。 龚家三代太傅,在朝野更是不少追随的人。但是三代太傅都是非常谨慎的人,从不偏颇任何一方皇子。而且更是明哲保身,虽然都名为太傅,但是都是只做皇子们幼时之师,待皇子们成长之后,都是建议拜在别的师傅名下,原因是龚氏所授,只适合幼时启蒙,在其他方面力不能及。这样便巧妙地避开了皇子成年之后的党争,在朝廷地位稳固。但是这种不上船的行为在早年就为当时尚是皇子的当今皇上所嫌弃,所以到了龚之赟这一代,祖父决定让他走能吏的仕途。无论谁坐上那位置,都需要能臣辅助。而这一代皇子,无论是谁坐上大位,都是太后的子孙,然而对大位虎视眈眈还不止这几位皇子。无论从朝局还是从姻亲太后都理所当然地把他纳为翼下之臣,不给他摘清的机会。 不过按照父亲的话来说,他是自愿被圈的。因为祖父经常带他出入京城的各种诗文会,庭蔚也常常跟着父亲和祖父去凑热闹,他和庭蔚经常见面,两家的子女也经常约着一起玩儿,便有着青梅竹马的亲情。龚家的男人都比较早懂事,对人情世故,对世态炎凉很早就看得很透彻。他出仕早,看多了后院政治对仕途的各种利弊,仔细观察过陈家男人不喜娶妾,一夫一妻,后院宁静的生活,几经思考后,他决定自己要这种他觉得很羡慕的生活。 于是十三岁被委任外官的时候,他孤身带着书童和小厮上任,不要任何丫鬟通房。在十五岁因政绩卓著,吏部考评优异,又因他年幼,皇上对他好奇,特意召回京面圣述职,家里便趁机问他亲事的打算。他提出来他要娶非常了解的陈庭蔚,祖父原本反对这门亲事,反而看重朝中一些中立清流之家的女子。他跟祖父和父亲就此时坐下来做了一个超越他年龄的长谈。不论家族背景,庭蔚是一个通情达理且率直不虚荣的女子,与其娶一个不认识不了解的女子,不如娶一个从小相识相知的玩伴。 当十五岁的他站在祖父面前说他老人家不站队,就是最虚伪地站队,其本质不是忠君,而是忠于自身家族利益时,祖父的眼神有那一刻十分复杂。俗话说,三岁看八十。作为皇子的蒙师,对各位皇子的性情甚至比皇上都了解。祖父和父亲都被两代君王尊为师友,当年在明知太子非明君之选却不做声,以至于多股不良势力打着太子的旗号在朝野作乱,造成朝廷和民众的损失。江南温照侯府不仅医书世家,真正的清流,且太后在位几十年,众人早就了解这位太后的胸襟和为江山社稷第一的豁达。此时站上陈家的船,不仅安全,更重要的是可以安心有机会做一个有作为的能臣。 治理天下不仅要一位明君,更要一个能够务实有实力的团体,上下协作,能够掌控朝局,能够定边安内,懂得民生民计。他之所以两年能在知县的七品官位置上做得出色,就是有一套由当地士子在他的说服下自愿组成的班底。这些人不是坐在县衙等老百姓上门然后处理事务。而是走出衙门,带着各种技能的工匠能人,以及他们选上的通商商客,为当地穷乡僻壤的百姓创造生计。而他的那个班底,有实力搞一个县,扶持他一个七品官,却没有能力去做更多的事。大周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