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卷II-26 征程在即(III)(中)
    征程在即(iii)(中) 这几天已经慧姐儿在家里闹了无数回了,要跟着新阳进京。但是她一个姑娘家自然不能单独跟着新阳进京,自然要说动父母,跟着新阳一起走。为此,她说通了王老太太。先前王老太太并不同意老王夫妇跟着去,毕竟她其他几个儿子的一家老小都在这里。虽然刚刚从山里搬出来的时候,老王也给这些兄弟和媳妇们在庄子上找了一些比如养鹿,这种地的活计。按理说,在这里旱涝保收,不用像在山里扒拉贫瘠土地肩挑背扛也不一定能吃饱。但是兄弟几个看着大哥就是负责带着一群小厮进进出出买卖东西,吃香的喝辣的,不用日晒雨淋。嫂嫂更是清闲,在五少爷屋里做做针线家务都比他们挣得多,几个人就不乐意了。跟王老太太抱怨,王老太太宠着,渐渐地这些人就不做活儿,都回家靠着老王挣嚼用。老太太就担心这老王跟着进了京,关回来的工钱都有他媳妇儿管着,不会再到她老人家手里,这一家子可怎么办。所以这两年也一直不松口。 慧姐儿跟老太太分析利弊,又带着王老太太远远地去庄子门口看进出的唐家小姐和太太的派头。别说正经的太太小姐,就是太太身边的丫头走出来都是通身的气派。那衣料都是王老太太一辈子没见过的。唐庄不止有嫡出主家的,还有旁支唐家的人。她有一天故意带着王老太太在咸阳城里跟着旁支的一个太太后面,看着那太太随手买了不少东西,一打听价格,哪一样都够她家嚼用一年。老太太咋舌之余,知道自己算计老王那点工钱真不算啥。想想若是慧姐儿跟了五少爷,若是能生个一儿半女的,将来也能过上唐家主子的日子,那时候,哪怕手指缝里漏一点出来都够他们享用的了。慧姐儿又趁热打铁,跟王老太太讲若是她能成为府里的姨娘,王家就是唐庄的姻亲,她自然会帮扶王家和几个叔叔伯伯和他们的孩子,给他们几个在庄子里谋些不费力气的活计,大家就更好过日子了。 唐家在关西是神一样的存在,王老太太自然听进去了,而且她想得更远,家里的孙辈,她并不是更喜欢慧姐儿。毕竟慧姐儿因为叔叔们靠着他们家吃饭,心中并不爽,且高傲得很。若不是有用到王老太太的地方,平常日子里都不是那么客气。反而是老二家两个闺女,整日价跟着她,对她亲近孝顺得很。听了慧姐儿的话,她便盘算着如何给这两个姑娘谋出路。只怕她们成了事,比慧姐儿对她更好。于是,王老太太一边交待儿子媳妇儿一定要帮慧姐儿实现这个愿望,一边想方设法从周围邻居以及她能够得着的唐庄下人那里打听更多的消息,有机会就教这两个丫头如何投主子所好,煽惑得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丫头一心就想着飞上枝头。然而王嬷嬷和老王跟着主子多年,深刻理解人和人的差别,且这些年主子对他们也很好,他们不想贪心,更没有不知足野心想谋求不该有的东西。王老太太一找他们说,他们就耐心地解释,唯恐家里人无知,给他们闯祸。然而无论这对夫妇如何解说,都改变不了老太太的意志,说得厉害了,还动了气,动了家法,这下更是吵得王家里里外外都知道了。 今天王老太太拉上了王家的其他三个儿子媳妇儿,还有二弟的两个女儿一早就堵在王嬷嬷夫妇门口,不仅要她想办法把慧姐儿塞给新阳,让他带进京,还要让她把老二的两个女儿也捎带上,先跟慧姐儿一样在少爷屋里做丫头,然后逐渐变成少爷的女人。王老太太说得很自信,觉着五少爷屋里都是她老王家的闺女,无论收了哪一个,都是王家的利。还劝说王嬷嬷不要小心眼儿,只替自己女儿盘算,要替两个侄女筹谋,多一个王家的女儿在少爷身边便多一份机会,若是都收了更好,理由是他们家多几个女儿在那里更容易拿捏男人。男人都是一路货。把王嬷嬷气得要命,她带大的五少爷,那可是人中翘楚,洁身自好得很,以为都像那些粗人,是个女人都想下手。她虽然对这一家人充满了鄙夷,但是也拿他们无法,她只是一个做媳妇的,王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