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七十四章(中) 宴乎会乎
    +++++++++++++++++++宴乎会乎(ix)(中)分界线 “李阳,你就不用费劲了,唐家不会追究你的,不知者不罪。”说话的是新杰:“她不是从小跟你定亲的那个赵艳,她是南疆神殿的圣女的贴身侍女,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就是从圣女身边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阿吉。” “你怎么知道的?”阿吉相当惊讶。事到如今,聪敏人能想到她不是赵艳并不奇怪,唐庄难于进入,她只能想方设法找人冒名顶替。但是此时能够指出她确切是谁,倒是让她意外。她嫁来唐庄三年,自认做得很好,也没有特别的行为或是和自己的族人联系招人怀疑。 她不知道的是,这次三少爷返回唐庄晚上大部分时间都和表小姐在竹风阁书房看书或是在霜叶栈整理百花堂的事务,见到她的时间挺多。她虽然掩饰得很好,但是身怀内功是瞒不过新杰,甚至韩城这种老江湖的。只是她一直没有异动,所以也没有人提这茬。莲儿有一天跟新杰说,她觉着这个李阳家的不简单,嫁到李家时间不长,通过李家进入唐庄在霜叶栈短短一年多从普通的仆妇做到管事,又从霜叶栈调到竹风阁,这无论在哪里都是不容易的。 李阳是家生子,且他这门亲事是从小订下的,赵家原先也在瓦堡寨租种唐家的祭田,赵艳的父亲自小在唐家的学堂上学,也学得一些唐家的武功,后来又随唐巍从军。赵家和李家相邻,赵父在军中时,家中只有母女二人,赵母生性懒惰,不大善家务和照顾孩子,赵艳小时候家里虽不缺钱,但是因赵母太懒,孩子经常有一顿没一顿,生病了都不知道。一日赵母回娘家吃酒席,给孩子烙了一张饼,觉着孩子够吃两顿的,就将她独自留在家了。哪知她到了酒席上管不住自己,多喝了几杯,当晚没有从娘家赶回来。小赵艳在家一个人害怕,从天黑就开始哭,直到隔壁李家大婶听着不对,过来看,才发现孩子又冷又饿,而且心中恐惧,开始发起烧来。李婶儿可怜她,便将她带回家照料。赵母第二天回来没见到孩子,才有些慌了神儿,在李家找到了,便又心安理得了。且从此以后,出门就将孩子留在李家。她在家做姑娘时就喜欢打马掉,嫁到瓦堡寨之后,没了伴儿,而且公公婆婆在,她也不得自由出去打。现如今,公公婆婆都过世了,丈夫又从了军不在家,原来还要照顾孩子,现在发现可以利用李婶儿,她便时常将小赵艳在李家一放,自己无牵无挂地出门打牌去了。刚开始还比较收敛,半天,一天,后来逐渐发展到通宵不归,几日不见人影。 这天赵父休假回来,到家发现锅冷灶凉,家里连个人影都没有。到了隔壁一问才知道媳妇儿出门打牌三四天了,将女儿丢在李家不闻不问。他一下来了气,当即写了休书,等媳妇儿回来,刚进门就将休书甩给她,将她赶回了娘家。 为了感谢李家的照顾,便决定将小赵艳送给李家做养媳。赵艳从小长大十分清秀可人,而且人也机灵,知道进退。李家自然是千肯万肯,仿佛捡到宝了。赵父将赵艳托付给李家,自己又回军队去了。 后因有功,升了千总,调往两湖道,又在那边张罗续了弦。有了妻室之后就不再方便将赵艳长期寄放在李家,便将她接到任上。赵艳自小缺失母亲的关照,继母大多数精力也放在几个兄妹身上,她在那里的存在感极低。到了发嫁的年龄,一则继母无心为她寻觅更好的婆家,一则家里还想跟唐家保持关系,李阳一家还在庄子上当差,所以赵家便派人将赵艳送回瓦堡寨成亲。因路途遥远,赵家的父母也未亲自送亲,只是潜人将赵艳送到了瓦堡寨。 成亲之后,李家人虽然觉得赵艳无论性情还是样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也没有多想,毕竟十年前她还是一个幼童。只是没想到她十分能干,进到庄子里在外书房当值不久就擢升为管事,其后又被调往竹风阁成为竹风阁。 若不是莲儿来自宫中,看多了世间冷暖,也不会懂得一个被遗弃的女子的心态,且觉着一个不被继母待见的女子,虽然可以处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