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六十二章 三妻四妾(IV)
    +++++++++++++++++++三妻四妾(iv)分界线 杨芳季知悉堂妹也是奔着三少去的,但是她并不在乎,以她父亲和兄长在朝中的地位,唐家若是要取舍,自然是看重她。且无论是容貌,谈吐仪态,她都自信自己比杨芳月高明太多。无论是唐老太太还是黎氏跟她说话,询问京中故人,她都应对得宜,且提到一些京中趣闻时,都能够很好地把握分寸,既能逗大家开心,又不失大家闺秀的风仪。而面对贵重的见面礼,她又分寸拿捏得很好,既让人觉着她喜欢且感激主人的好意,又不能显示出因礼品贵重而过渡喜悦。 相形之下,杨芳月就显得有些笨拙,先是厚重的见面礼给她一惊,继而以为外人察觉不了的窃喜的表情,明显一个平日里钱财不丰,没什么好东西的小家碧玉。既无堂姐在京中的见闻,又怯于应答,羞涩过于大方不足。这给了杨芳季另一个表现的机会,谈吐中颇为回护杨芳月,显得姐妹情深,心疼妹子的样子,更显示出她出身名门的气度。这点黎氏看着颇为满意,若不是嫌她家父兄的品级低了一些,她都觉着给自己的儿子做媳妇儿都可以。 杨家的造访既在老太太陈碧颜的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她知道媳妇儿放了风选亲之后,造访的人必然会多起来,然而并没有将杨家算在内,毕竟杨家在咸阳城中的未嫁之女就只有杨芳月,按理说杨芳季自会在京城寻求别家高门。且她寿辰的时候杨老太太就带杨芳月来过,当时她没有兴趣,自然不会对杨老太太暗地里抛来的绣球有反应。老练如杨老太太,就应该知道了她无意于杨芳月。以杨家的高傲,自然是会把这种漠视看为拒绝,按理不会再来做跟联姻有关的举措。而此时,一翻交谈之后,对方的来意暗示出来,她觉着有些无聊,然而无论杨家来的目的是什么,陈碧颜都知道在这多事之秋,她都必须以礼相待,便耐着性子出来陪着。且还要吩咐人去给两位姑娘准备上好的见面礼。这礼不能太贵重,但是又能让对方觉着她对二位姑娘没有不好的映像,只是由于其他原因不能联姻,而非是看不上她们。 只是唐老太太虽然口头上说得热闹,给两个小姑娘的见面礼也颇重,但是并不动心,也不说任何给她们暗示或是进一步,只是天南地北地山海经。杨老太太坐了一阵之后,觉着这事儿还是要明说才成,便找借口让人带着芳月和芳季姐妹俩去逛花园,自己便对陈碧颜把话说得白一些。 然而使唐太太不解的是,这么好的婚事,老太太总是顾左右而言其他,不接对方的话题。她几次想插话,都被婆婆给巧妙地阻止了。而杨家的老太太此时显示出了当年是才女的本事,无论唐老太太将话题引向何方,她终是有本事将它绕回到孩子们的婚事上来。唐老太太从年轻时嫁来关西就结识了这位出自关西古老的书香门第顾家的杨家长媳,深悉她这种锲而不舍穷追猛打的习惯。 饶是如此,她也不得不佩服,几十年来顾氏在这方面的功力已经炉火纯青。对于这种老而纯真的人,陈碧颜宁可实话实说,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说完实话省点劲喝好茶去。为了避免更多的麻烦,她干脆连在新天几个兄弟的婚事都一次交待了,就是唐门的长辈不做主,由他们自己选心喜之人。 “这千里姻缘一线牵啊,是你的哪怕隔着山隔着海也能在一起,若不是你的,就是在跟前儿的以为能在一起的也许明天也会各奔东西。孩子们若是真有缘就由他们自己吧。” 杨老太太并不气馁,只是有些动气:“老姐姐,咱们这种人家世代讲究的就是一个规矩,我也知道老姐姐心疼孩子们,但这婚姻还是需要遵从父母殖民媒妁之言。他们年纪轻轻的懂什么,还是需要我们为他们把关不是。自是咱们看着合适的他们能够合适的才会合适。小孩子们懂什么。至于说喜欢,这个我就不能同意老姐姐了,男人嘛自是喜欢那些妖妖翘翘会狐媚子的,但是你我都是过来人,都应该知道那种女人是做不得咱们这种人家的正室的。正室,还是要长辈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