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四十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VII)
    +++++++++++++++++++++++++++山雨欲来风满楼(vii)的分界线 唐太太让人去城里的几间最贵的银楼和绸缎庄,说是快到年关了,家里要结账,让伙计拿出账册来看看有没有庄子上买了还没节的。果然银楼里还有些首饰还在打造,因为没有完工,所以没有送来。伙计一并查出来给了办事的人。绸缎庄也有不少三少爷的货,只是三少爷的每一笔都是他自己结清了的。 “总共有多少?”黎氏闭着眼坐在那里让丫头帮她梳着头,一边问办事的王妈妈。 “首饰加料子总共一万三千六百两。都是当时结清了的。” “一万三千多四千两,这老爷朝廷的二品大员一年的俸禄也不过两万五千两银子吧。” 王嬷嬷低头轻声回道:“这个数目确实有点多,这里面据说也不是全给白姑娘的,有些是订了来给老太太,太太和姑娘们过节的。且这三少爷最近刚刚跟白姑娘在一起,没准儿是想要订亲了,把压箱底的钱都拿出来给置办也是可能的。” “即使压箱底他也不该有那么多钱。他一年公中划给他的月例银子是三百两,十年才三千两。即便是有铺子里的分红,家里不管生意的少爷每年也就一两千两。大少爷为了唐家这么辛辛苦苦的,一年到头分红去年我专门问过他,他说也不过才四千两。一个七品官儿一年的俸禄不过八百两,老三可谓一掷千金,他哪里来的本钱?而且这还是有账的,那些咱们不知道的还不知道多少呢!” “莫不是老太太贴补他的?”王嬷嬷从小跟着黎氏身边,自是知道自己家太太爱钻牛角尖,听风就是雨,既固执又冲动。 “老太太再怎么偏着他,但也是一个手里抠得紧的,也顶多千把两银子,没得上万两的随他花的。” 说老太太抠,这是黎氏从嫁过来第一天就这样跟下面的人抱怨的。唐家秉着唐家子弟务必个个有用,不养懒人的原则,且公子们随时都有可能应召上战场的,必须学会自己料理一切生活,所以公子小姐身边贴身的都只有一个丫头和一个粗使妈妈。即便是老太太自己身边也只有两个丫头和四个常事嬷嬷。其他都是庄子里的杂役。京城中的唐府每房也是如此配置。这几年她在新天身边多放了两个丫头,老太太虽然没说什么,但是也没好脸。 东亭伯府虽然不如唐家有钱,但是黎氏在家也是四五个丫头一大堆嬷嬷服侍着的。她嫁过来的时候家里给她六个如花似玉的陪嫁丫头,六房婆子家人和一个奶妈。浩浩荡荡十几个人到了唐家,才发现她身边侍候的人比老太太都多。做婆婆的虽然不好拨她的面子减她的人,但平日里进出的车驾都是普通的马车,随行不过一个车夫,一个丫鬟和一个嬷嬷。更让她受不了的是家里的伙食,每个主子每顿只有两荤一素和一个汤。除了特殊年节,婚丧大宴,平时有客人来,也只有每个人四菜一汤,且都是些普通食物,绝非山珍海味。这种生活总是让她觉着寒碜,在京中闺友相聚时,都觉着抬不起头。 若说唐家没钱,过这种日子,她也就认了。可恨的是,每个月百草堂都花大量的银子舍医舍药,捐给义学。老太太和她那个出了家的小姑子更是离谱,开了一个百花堂,本来有些赚钱的营生的,但是都白花花的银子养了一大堆孤儿寡妇。她嫁过来这么多年虽然从来没有管过外账和生意,但是总听人说过一年的流水少说也是上千万。而唐岚更是经常拿钱出来去接济他在军中的一些兄弟和一些遗孤。 她自己的嫁妆当年东亭伯府给的算慷慨,一年铺子和庄子上加起来也有几万两银子,但是为了她的面子,来往各府各个姐妹之间的交往,她自己的头面首饰,燕窝老参这些补品,一年到头也要几万两银子才能打得住。按照她自己的状况,她可以猜想老太太每年也不会有太多的多余银子来替补老三。动辄上万两,这只有公中才有这么多油水。 王嬷嬷是黎氏所有陪房中最稳重的一个,对于太太对老太太的非议,她不像其他几个为了讨好太太,顺着太太的话说。她一般不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